拯救民间中医的良策“师带徒”

据6月2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日前贵州省有28名乡村医生拜师84岁高龄苗族医生张珍双学习民族医药学 。学员通过师承,掌握一技之长后可申报相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  师承是中医药传承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师带徒”模式让民间传统医药传承下来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民间中医“缩水”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掌握了一技之长,也无资格参加相关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准入难”制约着民间中医发展 。  笔者所在县有几个苗族乡,常常听到苗族同胞们议论如何到山上采中草药治病 。比如扯根菜(赶黄草)是治疗黄疸肝炎、鼓胀病的好药 。  最近,笔者在贵州百灵制药企业生产的一些苗药说明书上,见到了苗语和汉语双语说明文字,笔者咨询苗医,绝大多数表示不知道、听不懂 。他们说“苗家的医药,很少有文字,都是靠代代相传下来的 。”   一些民间医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仅靠“口传”而来,没有形成规范的文字 。从某种角度来说,拯救民间中医,仅靠书本知识和考试还不行,要采取更深层次的方式方法去挖掘保护,才能让民间中医不失传、不谬传 。  笔者认为,贵州的乡村医生拜师学习苗医方式值得推广,让民间濒临失传的医药保存了下来 。乡村医生身处民间,更易识辨真假 。更容易通过“拜师学”而获得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机会 。通过拜师,把民间中医精髓传承下来,将民间中医、民族医药等整理成文,最终实现传承 。(梅松政)【拯救民间中医的良策“师带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