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为什么分正黄旗 为什么清朝是子午酉之年( 二 )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 。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 。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 。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 。所以在小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
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
这就是清朝为何子午卯酉选才的原因喽 。
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朝廷基本上每年都有选才考试 。
清朝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
“童试”是最低一级,由各省学政主持,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考试合格者,才能获得生员资格,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这算是入学考试,每年二月举行一次 。

清朝时为什么分正黄旗 为什么清朝是子午酉之年

文章插图
“乡试”是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省级考试”,考取的叫举人 。这个是每三年一次,按照甲子年说法,也就是题主说的“子午卯酉之年” 。这四年,中间刚好符合“每三年一次”的间隔 。
甲子年的12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也就是说,选在“子午卯酉之年”,只是“每三年”考一次乡试的另一种说法 。但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还有“会试”!
“会试”也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刚好是在乡试的第二年,考取的叫贡士(又称中式进士) 。按照甲子年的说法,就是“丑辰末戊之年”!所以,我说题主说的不准确 。
“殿试”(又叫御试,廷试)是科举考试最高级别,会试放榜一月后举行,乾隆二十六年规定于四月二十一日举行 。考试地点为紫禁城内的保和殿,由皇帝亲自出题 。一甲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
综上所述,“子午卯酉之年”只是举行“乡试”,更高级别的“会试”和“殿试”是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末戊之年” 。“童试”更是每年都有 。所以,题主说的不准确 。
另外,上面说的都是科举考试中的“正科” 。当遇到重大庆祝活动时,皇上还有恩科 。恩科不在“每三年一次”的范围内,额外多举行的一次考试 。
【清朝时为什么分正黄旗 为什么清朝是子午酉之年】(文|勇战王聊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