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退炮和架退炮的区别是什么

管退炮和架退炮,是以火炮后坐时的动作、制退方式而区分的两类火炮,其最大的区别就是火炮制退复进的形式 。
顾名思义,管退炮是指火炮发射之后,伴随着后坐力进行后坐时,只有炮管会发生回退动作的火炮;架退炮则是指,火炮发射之后后坐时,炮架和炮管一起进行回退的火炮 。
架退炮和管退炮属于以火炮自身的技术特点而作的区分,并不是严格意义的炮种 。即无论是海军的舰炮,还是陆军的野炮、山炮、要塞炮、攻城炮,都存在过架退、管退炮这种类型 。而架退、管退炮的承替,也可以作为近现代火炮的一道分水岭 。

管退炮和架退炮的区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保存者旅顺万忠墓纪念馆的济远舰150毫米口径1880年式克虏伯舰炮,属于典型的架退炮 。可以注意火炮的炮管是直接固定安装在三角形的炮架架膀上)
在19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上的主流火炮无论是陆军炮还是舰炮,主要都是架退炮 。炮管直接和炮架刚性连接(即炮管直接固定安装在炮架上),火炮发射之后,炮管连带着炮架一起后坐,依靠炮架的位移来抵消后坐力(所以称为架退) 。在这种形式下,火炮发射完之后,整体的位置移动极大,需要重新复位才能进行下一发的装填、射击,因而射速较慢,而且炮架(尤其是舰炮和要塞炮)结构较为笨重 。
管退炮和架退炮的区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日本海军吉野舰装备的4.7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属于标准的管退炮 。早期笨重的炮架已经简化成简洁的底座,在火炮炮管的下方连接有一个类似液压筒一般的制退复进机 。火炮发射后,炮架不动,炮管牵连着“液压筒”内的活塞装置运动,形成独特的“管退”运动)
管退炮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末期,一般以法国杜斑鸠少校发明复进机作为标志,早期这种技术主要运用在机关炮等小口径火炮上,到了19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到大口径火炮上 。与架退炮相比,管退炮上多了一个叫做“制退复进机”的结构,这种机器初期属于液压、弹簧结构或液压、气体结构 。具体运用时,制退复进机类似于是炮管和炮架之间的中介桥梁,制退复进机安装在炮架上,炮管再安装在制退复进机上 。火炮发射后,巨大的后坐力推动炮管后座,制退复进机利用自身的独特的柔性结构,依靠水压或气体阻尼炮管的后坐,抵消后坐力,在后坐完成后可以快速实现炮管自动复位 。因为总体看起来,火炮后座时炮架并没有大的位移,而呈现出了仿佛是炮管在运动的状态,因而称为管退炮 。
相比起架退炮,管退炮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简化炮架结构,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火炮发射后的制退,以及快速实现火炮炮管发射后的重新自动复位,因而在当时也被称为速射炮 。现代的火炮已几乎全是管退炮 。
作为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两款火炮,管退炮和架退炮见证了两个大国的兴衰 。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的管退式火炮轻松的击败了法国军队的架退炮,虽然后装弹技术也是战胜法国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可置否的是,管退式火炮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的优势极为明显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日本联合舰队也凭借着管退炮的射击速度优势轻松的击败了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那么在外形上,两种火炮究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
管退炮和架退炮的区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首先就是管退式火炮 。管退式火炮的最大外形差异在于,管退火炮在发射炮弹时是炮管后退而炮身不向后移动,这也就意味着管退火炮在发射炮弹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发射动能要比架退炮要少很多,真是的管退式火炮不需要更复杂的机械做功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发射,抛壳以及复位等工作 。这一点在舰载火炮上表现的优势尤为明显,在甲午海战中管退式火炮在一分钟内连续复位数次,这使得日本联合舰队吉野号巡洋舰以及其余的11艘各型舰艇在倾泻火力时明显比北洋水师要更加凶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