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有什么作用

广东梅州梅县石扇镇中蜂养殖户和金柚种植户为您解答: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有什么作用?
在养蜂实践中,我们发现蜂王除了专司产卵之职以外,对蜂群还有控制作用 。这点从失王群中可以看出:一旦蜂群失王,工蜂的采集活动就迅速下降,并在巢内和巢门口各处乱爬,显得急躁不安;而正常蜂群却无这种现象 。研究表明,蜂王虽不是蜂群中的领导者,但可以通过分泌蜂王信息素来协调蜂群的生活,呈现出分工合作,秩序井然的效果 。这些蜂王信息素包括蜂王上颚腺信息素、蜂王背板腺信息素、蜂王跗节腺信息素、蜂王科氏腺信息素和蜂王直肠信息素等;不同部位分泌的信息素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
(1)蜂王上颚腺信息素可以抑制工蜂培育新蜂王、吸引工蜂形成蜂王饲喂圈、刺激工蜂外出采集、与背板腺信息素协同作用在空中释放,可以引诱大量雄蜂追逐处女王,完成交配 。
(2)蜂王背板腺信息素主要是起到工蜂识别蜂王的作用(工蜂没有背板腺),其次它还可起到抑制蜂群筑造王台和工蜂卵巢发育的作用
(3)蜂王跗节腺信息素与上颚腺信息素共同作用下可以抑制强群因巢内拥挤而筑造王台的情况 。
(4)蜂王科氏腺信息素对工蜂有高度吸引作用,但主要出现在处女王交尾完成后,随后随着蜂王日龄的增加,科氏腺逐渐退化,一年后萎缩 。
(5)蜂王直肠信息素起到的是趋避的作用,当蜂王在蜂巢内遇到其他蜜蜂攻击时(如盗蜂、冲群蜂等),由直肠分泌并随着蜂王粪便排出,使攻击蜂王的蜜蜂停止攻击 。

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有什么作用

文章插图
以上为科学研究的理论;在实践养蜂中,也形成了蜂王信息素理论,用于解释蜂群的各种行为现象(但要注意:根据实践发现,该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蜂群行为现象,仍存在着局限性) 。其本理论观点为:蜂王能不停的分泌蜂王信息素,蜂群中工蜂通过饲喂蜂王,舔舐蜂王的身体从而获得蜂王信息素,然后再通过工蜂之间不间断地相互传递食物把蜂王信息素扩散到每只工蜂体内,最后发生功效,影响工蜂和蜂群的行为 。其作用为:
一、能使工蜂感知蜂王的存在
将同样的两群蜂安置在同一蜂箱内,中间用薄隔板隔开(即双王同巢),完成后等待几天,将其中任意一群的蜂王捉出或掐死,结果失去蜂王的蜂群产生了失王感:慌乱、不护脾、巢门口扇风、无目的的乱飞,直到出现了急造王台或者工蜂产卵以后,蜂群才有所安定;而另一群则安然无恙 。这说明失王群之所以感受不到蜂王的存在,是因为该群蜜蜂没有得到蜂王物质 。首先是蜂王的侍从蜂(随时都变化的)无法寻找到蜂王,也就获取不到蜂王信息素,更不能通过相互之间的食物传递将这种信息素传递下去,这种情况延续的时间稍长蜂群就会出现混乱 。现代研究表明,工蜂无背板腺,而蜂王背板腺分泌的信息素能让工蜂识别蜂王的存在,尤其是对幼龄工蜂有强烈的吸引力 。
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有什么作用

文章插图
二、抑制工蜂卵巢发育,从而抑制工蜂产卵
当蜂王突然失去了蜂王,蜂王信息素消失,正常生活的蜂群生活随后便会呈现消积或无秩序的不稳定状态,在巢内无急造王台产生的72小时内,一些工蜂的卵小管便会发育,出现工蜂产卵;另外,蜂群正常生活所需的蜂王物质若得不到满足,蜂王较老,产卵力不足,群势又较强再遇上分蜂季节时,工蜂的卵巢也会发育,出现建造王台,举行自然分蜂的现象;而在蜂群还未产生分蜂热时诱入新蜂王,则可以避免或延迟这种行为的发生 。从中也可以看出,蜂群内蜂王信息素的总量,与蜂王本身的生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而每只工蜂所得到的蜂王信息素的量又与群势大小有关 。所以,中蜂养殖中要注重新王的培育,及时更换老蜂王,以及顺应蜂性,该分蜂时尽快分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