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 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玉米褐斑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 供大家参考 。
一、玉米褐斑病的主要症状玉米褐斑病病菌侵染叶片、叶鞘及茎秆,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病斑最多 , 常密集成行 。
病斑圆形或椭圆形 , 褐色至红褐色,小病斑有时汇成大斑,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 。
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 , 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茎上病斑多发生于节的附近,遇风易倒折 。
二、玉米褐斑病的发生规律

玉米褐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玉蜀黍节壶菌,属鞭毛菌亚门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借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到合适条件萌发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上水滴中游动 , 并形成侵染丝 , 侵害玉米的嫩组织 。
玉米生长中后期阴雨天气多,特别是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低洼地、连作地发病重 。
三、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褐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用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1次,喷2~3次 。
若在药液中加入适量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则效果更好 。喷药时,要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和叶鞘 。
【玉米褐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另外,玉米生长期要注意合理施肥、浇水 ,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 , 并及时深翻,减少越冬菌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