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栽培场所和设施 食用菌子栽培设备有( 二 )


四、连墙大拱棚 。连墙大拱棚是在塑料大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棚东西向,北面和东西山墙用土打墙,南面用竹木搭成拱架 , 成半拱形,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 。这种大棚较常规的塑料大棚更适于食用菌的生长,其优点是:北侧有挡风墙,保温性能好,半拱圆形骨架支撑力强 。
五、半地下菇棚 。半地下菇棚是北方较干燥寒冷地区的很好的种菇设施 。它既能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又节约了设施成本,且便于管理 。半地下菇棚的优点是造价低廉、冬暖夏凉、通风良好、保温保湿性能强 。半地下菇棚有-面坡形和拱顶形两种 。不论是哪一类型,建棚场地必须高燥 。
1、-面坡形半地下菇棚:一般宽8米左右,长5O米 , 用推土机就地铲土,推出北墙,棚下地面低于地表面O.8米左右,将北墙夯实,并留出通风孔 。同时将南侧地表剖面拍实,以防雨季水土灌入棚内 。用钢筋或竹板作支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 。
2、拱顶形半地下菇棚:在地面挖-长方形深沟,沟多宽3.5一4.O米,长2O一3O米,深l.2米左右 。有条件的可在棚沟四周抹一层花秸泥或砌成砖墙 。地上部分再砌成O.8一l.O米高的墙,南北墙上留排气窗,上用竹片或钢筋搭架成拱形,外面再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苫 。
建造半地下菇棚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造棚场地的土质必须是黏土或壤土 , 以黏土最好,砂壤土不适于建造半地下菇棚 。二是菇棚四周必须挖排水沟 , 以防夏季积水灌入棚内 。三是菇棚宽度不可过大,以免造成坍塌 。
六、发菌棚 。发菌棚的使用是从香菇栽培开始的 。香菇栽培中,小规模分散式生产,不需专门建造发菌棚,完全可按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时期接种和发菌,可就地发菌就地出菇,也可利用空闲房屋和其他设施发菌 。但是,大规模企业化生产时,自然季节的适宜接种期远远不够,为了获得良好的发菌效果 , 必须建造专门的发菌棚 。当然,其他菇种的规模化生产使用专门的发菌棚发菌、专门的菇房出菇,栽培效果也会大大优于-场制 。
建造专用的发菌棚或以原有的栽培蔬菜或食用菌的各种温室为基础改良时 , 要充分注意到食用菌发菌期的生长特点和菌体的码放方式 。主要要求有以下几点 。
1、保温散湿性好:发菌期较出菇期要求更高的温度 。另外,高温季节发菌期菌体码放密度不宜高于出菇期 。因此,选场要高些 , 四壁要厚些 。
2、便于覆盖物的调节:覆盖物的功能很多 。巧用覆盖物,可有效地调节发菌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又可调节光强 , 而这几个因素是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 。覆盖物不易于调节,很难创造一个适于食用菌发菌的环境条件 。覆盖物使用方便与否和效果,取决于发菌棚的构造、覆盖物的材料性质、薄厚、安装等诸多因素 。
3、通风良好:通风良好是保温散湿的保证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季节,通风不够 , 常造成菌体温度过高和大气相对湿度过高,极易导致各种霉菌滋生 。良好的通风可有效地降温排湿 。因此 , 发菌棚的设计要比菇棚高,并留上下两层窗 。
4、避风沙:空气中的杂菌孢子常附在尘埃上 。发菌场所灰尘太多,会大大增加杂菌污染的几率 。因此,在较干燥、有风沙出现的北方,在满足发菌棚通风散湿的前提下,也要严防风沙以减少污染 。
发菌棚建造和结构基本与各类温室相同,只是选择地势要高些,顶要高些、通风窗要上下两层、覆盖物的可调性更好些 。
七、荫棚 。荫棚主要作用是遮光降温 , 各个季节、各个地区都可以使用 。荫棚的基本构造是四周就地挖土打成土墙或砌成砖墙,墙一般高l一l.5米,墙顶与顶棚盖之间留有2O一5O公分高的架空间隔 , 以利通风降温 。内立柱子,上用草苫或草帘和竹木等搭成荫棚顶盖 , 顶盖的薄厚和形状可根据不同季节和生产的需要随时调整,如夏季可加厚,冬季可加一层用塑料薄膜包裹的草苫以利增温,墙顶与顶棚间的距离空间也可不同季节随时调节 。这样的荫棚在华北和中原地区冬春季适于栽培金针菇,夏秋季适于栽培平菇、柱状田头菇 , 早春和秋季还可栽培杏鲍菇和白灵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