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代茶饮:菊花茶、苦丁茶、枸杞茶


北京的代茶饮:菊花茶、苦丁茶、枸杞茶

文章插图
代茶饮 , 是指用中草药煎汤或以沸水冲泡后 , 作为茶的替代品 , 老北京人熟悉的菊花茶、苦丁茶、枸杞茶就是一种代茶饮 。
选择代茶饮 , 因茶叶不产于北方 ,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 , 将其从南方舶入成本极高 , 非寻常人家所能享受 。而北方夏季干燥酷热 , 饮食亦容易引发上火 , 需要通过饮茶来助消化、解暑热 。所以民间多用带苦味的草、树叶等 , 经过制茶一样的晒、炒、揉等工序 , 成为代茶的饮料 。通过反复实践 , 发现其中一些药用植物虽口感不佳 , 但其调理身体的功效却不输于茶 , 甚至比茶更强 , 经数代人经验累积 , 遂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代茶饮品种 。
从文字记载看 , 最早的代茶饮出自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 , 其中有专治“热毒下痢”“腰痛难转”的饮方 。宋代则记述更繁 , 如《太平圣惠方》中 , 有“如造茶语”“一依煎茶”之法 , 宋代茶馆常兼卖“缩脾饮” , 即用乌梅、砂仁煎汤代茶 , 类似今天的乌梅汤 。明初由朱橚、滕硕、刘醇等人编修的大型方书《普济方》在食治门中专辟“药茶”一篇 , 并阐述了药茶的适应证和饮用方法 。
清代赵学敏《串雅内编》中 , 记有“代茶汤” , 包括甘露茶、灵芝茶、神曲茶、槐花茶、菊花茶、胖大海茶、荷叶茶、板蓝根茶、银花扁豆代茶饮、安神代茶饮、和胃代茶饮……
在代茶饮中 , 木犀科植物最多 , 因其叶苦 , 药用效果近似于茶 。比如人们常说的苦丁茶 , 其实苦丁并非一种 , 据文献考证 , 至少有30多种苦丁植物 , 都可以泡茶 。
此外还有饮花 , 比如辽金时代的萧太后就经常冲泡金莲花 , 清代宫廷常饮金莲花 , 康熙皇帝曾御笔题词“金莲映日” , 乾隆还曾封金莲花为“花中第一品” , 所以有“上品饮茶 , 极品饮花”之说 , 但饮花成本太高 , 且花中含多种蛋白 , 亦引发过敏反应 , 所以只在小范围中流行 。
此外还有伪茶 , 只取滋味 , 不计功效 。比如“山茶” , 即紫荆 , 将其嫩芽晒干 , 掺入劣质真茶中 , 这种茶冲泡不开 , 需熬着喝 , 滋味与普通茶近似 。但紫荆有毒 , 不能多饮 。此外有用酸枣芽叶代茶叶 , 需上屉蒸 , 然后晒 , 晒后再蒸 , 反复多次 , 最后搓成卷状 , 闷置于罐中 , 时间越久 , 味道越重 。类似的伪茶 , 还有柳叶、苣荬菜、枣芽、嫩椿叶等 。
而宫廷代茶饮 , 则要精致得多 , 而且会考虑对症下药 , 比如慈禧太后经常有“胃气欠调 , 消化迟滞”等脾胃症候 , 用炒谷芽二钱 , 生槟榔二钱 , 水煎代茶 。慈禧太后去世前 , 因身体虚弱 , 已无法饮药 , 御医张仲元等只得拟“滋胃和中代茶饮” , 即竹茹、鲜青果、厚朴花和羚羊角制成 , 不过这只是没办法的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