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历史上首次为储户全额兑付 2023近期银行挤兑事件( 三 )


报道称 , 由于担心评级下调会削弱投资者信心 , 公司管理层向投行高盛寻求建议 , 随后制定了一项资产出售计划 , 预计将出售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低收益债券 , 所得资金将投资其他资产 。随后再出售公司股票 , 以此填补上述交易产生的亏损 , 避免评级被下调 。
但出售股票的消息惊动了客户 。硅谷银行的客户绝大多数是科技初创公司和风投企业 , 担心存款银行出现风险 , 于是纷纷开始提款 。结果不仅股票出售计划流产 , 还引发了储户挤兑 。随后硅谷银行股价大幅下跌 , 仅周四收盘就暴跌60% 。
譬如 , 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就在听到市场消息后从该银行撤资 , 同时他还向自己创立的风险投资基金Founders Fund所投资的初创公司建议 , 尽快从硅谷银行撤资 。该基金称 , 由于对硅谷银行母公司SVB Financial Group的财务稳定性的担忧 , “撤回资金没有坏处” , 不少硅谷企业因此“闻风而逃” 。
银行管理层的融资保密和沟通工作显然并不过关 。“管理层在处置资产的时候 , 没有做好市场和投资人的预期管理 , 也没有老练的、和市场交流的经验 , 最终导致客户恐慌 。”张巍谈到 。
“显然华尔街对这件事的处理也不算恰当 , 不但没有替客户找到新的投资人 , 还将‘风言风语’传出去了 。”胡捷说 。
美联储不度“穷鬼”
市场普遍认为 , 硅谷银行的破产源于美联储加息 。
2020—2021年 , 美联储因疫情量化宽松 , 科创公司融资高潮 , 导致大笔存款流入硅谷银行 , 银行资产从700亿美元增至近2100亿美元 。于是 , 该行将相当大比例的资金购买了债券类资产 。而2022年美联储为遏制通胀而不断加息 , 导致这部分资产的利率风险被彻底暴露 , 银行资产出现浮亏 , 这才引发评级公司下调评级 。
但这不是硅谷银行独有的问题 , 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面临这样的风险 , 为何只有硅谷银行如此脆弱?
胡捷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该银行的客户单一 , 硅谷银行几乎没有针对普通人的零售业务 , 客户都是PE/VC和科技型企业 。一旦企业客户们集中取款 , 挤兑会在短时间内骤然发生 。“历史上 , 这样戏剧化的存款下滑也很少见 。”
财政部与美联储之所以选择救助硅谷银行 , 一个重要原因是该行的资产状况相对良好 。不仅资产负债表总体健康 , 且有大量优质客户 , 理应不乏潜在接手方 。
曾就职于上海某国有AMC机构的林峰告诉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 监管在处置这类破产重组事件时 , 首要看重的是处置机构的资产质量 , 这直接影响了后续处置的方式 。美联储可以直接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 越是资产状况良好的企业 , 监管的救助意愿会越大 。
“硅谷银行现在存在资不抵债的小缺口 , 因此需要破产重组 。但这只是资产的账面浮动 , 这样的浮亏很有可能随着时间慢慢消化 , 甚至浮亏变为浮盈 。”林峰说 。
此时潜在买方有两个选择 , 一是全盘接手硅谷银行 , 好处是接手后能够迅速重启经营 , 但需要出资弥补此次破产引发的债务漏洞 , 需要的资金量更大 。二是等待破产清算 , 这样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硅谷银行的资产 , 但硅谷银行将不复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