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草( 二 )


⑩治狗咬昏闷:浸椒水 , 调莽草末敷之 。(《便民图纂》)
各家论述①《本草述》:"莽草与金牙石 , 在颤振、谵妄二证胥投之 , 此愚所谓于气血精微之用 , 的有相须者也 , 第难与金牙石例论 , 为其有毒耳 。时珍之说甚明 , 不得尝试 , 外治则无不可也 。"
②《本经逢原》:"莽草大毒 , 善杀鱼、鼠 , 其性可知 。《本经》治疝瘕结气 , 荡涤在内之宿积也;疗痈肿头风 , 搜逐在外之邪毒也 。但性最猛烈 , 服之令人瞑眩 。《千金方》每与茵芋同为搜风涤恶之峻剂 , 近世罕能用之 , 惟毒鱼之外 , 仅以浴顽痹湿风及煎漱虫牙 , 然沐时勿令入眼 。"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莽草拼音Mǎnɡ Cǎo
别名芒草、葞、春草、(艹网)草、石佳、红桂、鼠莽、红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
1.《山海经》:葌山 , 其下多青雄黄 , 有木焉 , 其状如棠而赤叶 , 名曰莽草 , 可以毒鱼 。
2.《范子计然》:莽草出三辅 , 青色者善 。
3.《吴普本草》:(莽草)生上谷山中或冤句 , 五月采 。
4.《本草图经》:莽草 , 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 。木若石南而叶稀 , 无花实 。五月、七月间采叶阴干 。一说藤生 , 绕木石间 。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 , 皆用WANG草 。今医家取其叶 , 煎汤热含 , 少
来源药材基源:为八角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
采收和储藏:春、夏两季采摘 , 鲜用或晒干用 。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 高3-10m 。树皮、老枝灰褐色 。单叶互生或集生;叶柄长7-15mm;叶革质 , 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 , 长6-15cm , 宽1.5-4.5cm , 先端尾尖或渐尖 , 基部窄楔形 , 全缘 。边缘稍反卷 , 无毛 , 上面绿色 , 有光泽 , 下面淡绿色 。花腋生或近顶生 , 单生或2-3朵集生叶腋;花梗长1.5-5cm;花被片10-15 , 红色至深红色 , 最大一片长7-12mm , 宽5-8mm;雄蕊6-11;心皮10-13 , 长3.9-5.3mm , 花柱直立 , 钻形 , 长2-3.3mm 。果柄长5.5cm , 稀可达8cm;(艹骨)(艹突)果10-13 , 木质 , 先端有长而弯曲的尖头 。种子淡褐色 , 长7-7.5mm , 宽5mm 。花期5-6月 , 果期8-10月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沿河两岸 , 阴湿沟谷两旁的混交林或疏林中 。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平者多皱缩或破碎 。完整者展平后为披针形、倒披针形或椭圆形 , 长6-15cm , 宽1.5-4.5cm , 基部窄楔形 , 边缘微反卷;两面绿色 , 下面稍淡;叶柄长7-15mm 。气香烈 , 味辛 , 有毒 。
药理作用枝、叶、根、果均有毒 , 果实 , 尤其是果壳(艹骨)(艹突)毒性大 。莽草中毒多因将其果误作八角食用而引起 。其毒害作用为直接刺激消化道粘膜 , 经消化道吸收进入间脑、延脑 , 使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功能失常 , 井麻痹运动神经末梢 , 严重时损害大脑 。中毒症状类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