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诗仙李白的《古风·庄周梦胡蝶》?( 二 )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着 。没有什么事物能有所例外 。
要知道浩瀚磅礴的蓬莱海水 。也曾变成过清浅渺小的涓涓细流 。
今天青门外种瓜的老农 。昔日还曾是显赫一时的东陵王侯 。
世间荣华富贵都逃不开这个规律 。你看世人们成天忙忙碌碌 。临终时又曾带走过什么 。为什么还要孜孜苦求?

怎样理解诗仙李白的《古风·庄周梦胡蝶》?

文章插图
2、分析手法
诗文以说理为主 。诗人利用铺排式手法频繁用典 。借此以告诫世人世事无常 。顺其自然就好 。何必蝇营狗苟终日碌碌 。全诗中心主题十分突出 。诗人所秉持的“顺应自然”的思想贯穿全诗始终 。且全诗篇幅虽小容量却大 。既有具体支持主题观点的典型事例 。也清楚地告知了人们他要阐述的道理 。不愧是伟大诗人 。跨越时空、虚实兼收的构思使如此巨大的信息量竟浓缩尺幅、浑若一体!
怎样理解诗仙李白的《古风·庄周梦胡蝶》?

文章插图
愚以为 。对这首诗的理解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古诗今译和分析写作手法上 。纵览全诗 。它除了具备诗的形廓 。从内容铺排上来看 。这更是一篇微缩的论说文 。所以最重要的 。我们还要分析大诗人李白要通过这首诗向世人传达怎样的思想言论 。以及他为什么会拥有这样的思想言论 。为此我们还可以从“论说文”角度对这首诗进行更深入地理解——
全诗中心论点:以“庄周梦蝶”的典故引出中心论点——万物的变相与统一原本是世事的自然规律 。人之无法改变 。不如顺其自然 。
怎样理解诗仙李白的《古风·庄周梦胡蝶》?

文章插图
为证明中心论点 。李白在诗中连引三个典故作为论据:
1、庄周梦胡蝶
这个典故来自于《庄子·齐物论》 。原文如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之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 。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外” 。
短文意思是说:过去的一天 。庄周曾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一只活泼灵动翩然起舞的蝴蝶 。自己当时是多么的快乐与自由!怡然自得中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庄周的事实 。直到他突然醒来 。才惊见自己仍旧是庄周 。恍恍然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 。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 。而庄周与蝴蝶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这就叫作“物我交合、互为变化” 。
2、蓬莱水作清浅流
这个其实就是“沧海桑田”典故化用而来:据葛洪在《神仙传》里记载 。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 。说自从她成仙以来 。已经见证过三次东海变为桑田的经历 。后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
3、今种瓜人为昔东陵候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卷53《萧相国世家》 。故事说秦朝时广陵人邵平曾袭封东陵侯 。那时的他是一位食邑千户的豪门贵族 。秦朝灭亡后 。邵平失掉侯爵封禄 。沦为平民 。寄居在长安城东的青门外 。成为一个贫贱普通的种瓜老农 。而他竟然对这种变化 。坦然接受 。后人通常用这个典故比喻弃官归隐田园的人 。
全诗最终印证结论:富贵故如此 。营营何所求——荣华富贵如浮云随风 。世间诸事也时时变化无常 。人成天碌碌钻营到底有何所求?
怎样理解诗仙李白的《古风·庄周梦胡蝶》?

文章插图
1、庄子“出世说”言论概括
庄子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他选择了出世 。所以最终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家学说的“无为而治”理论 。庄子认为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生灭、收放、变化的规律 。但现实生活中的世人却总是被一些不能由己、变化无常的外物所累 。所以才让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成了禁锢人身的樊笼、束缚人心的枷锁 。而世人日日为私己之利勾心斗角、钻营算计 。就如同一直被困在世俗的桎梏中永远不可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幸福 。所以庄子主张 。人活于世要遵循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不要强求或对事物的自然发生和发展进行强行干预 。而只有顺应自然 。尊重自然才是最好最正确的做法 。
怎样理解诗仙李白的《古风·庄周梦胡蝶》?

文章插图
2、庄子的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给了中国文人一片可以休憩养息的土壤和桃花源 。所以很多参透庄子精神的文人于人生逆境中、于官场沉浮后获得了自然的超脱与快乐 。
【怎样理解诗仙李白的《古风·庄周梦胡蝶》?】李白无疑是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庄子“出世说”理论的典型例子 。我们从李白早年与道家的渊源中可以大致窥见庄子思想扎根于他心中使他渐渐以“出世”观点自我慰藉的过程:幼年李白生活在道教发源地巴蜀地区 。他的家乡紫云山就是当地有名的道教胜地;少年的他又有戴天山、青城山、峨眉山等道教仙山的游赏经历;后来一系列积极入世却屡遭冷遇 。终于辞京还山后 。仕途失意、心灰意冷的他于在济南郡紫极宫经道士高如贵授道箓 。正式入了道教之门 。将失意的伤痛平复于求仙学道的精神安慰之中 。但为此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就是在消极避世 。事实上现实的打击和压迫并没有泯灭他的生活热情 。他只是把“逍遥游”的思想放逐于幻想的时空中任其恣意燃烧 。从而成就了自己余生更无羁的浪漫主义思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