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他的代表作《师说·自序·答学校书记问卷第一百二十八问的答案是是什么?答案是:不知道 。这个答案很明显,就是没有想到 。其次,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不追求华丽辞藻,也不刻意渲染情感,就是简单的的叙述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他的诗歌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也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思考 。

程颐程颢是哪个朝代的 程颢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文章插图
在嵩县这方古老的山水间旅行,不经意间就会触摸到古代先贤的遗迹,感受到古代文明的遗风流韵,捡拾到中华文化散落下的篇篇章章 。让我们走进两程故里,走进九百年前的北宋,去拜访这两位北宋思想界的至圣先师,去聆听这两位理学大师的睿言智语,去天下文明倡首之地,品味博大精深的理学文化!
两程故里当我站在两程故里,轻轻掀开被尘封的历史时,最先触摸到的就是“两程故里”先被明英宗敕建,后被清帝敕封“学达性天”、“希踪颜孟”、“伊洛渊源”这一页沉甸甸的篇章 。
两程故里,座落在嵩县田湖镇的程村 。背靠耙耧山,南望九皋浮云,沃野田畴,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地方 。程颐晚年在这里聚众讲经之余,曾游览山水,在伊水岸边行吟 。他在《题陆浑乐游》中,写道:“东郊渐微绿,驱马欣独往 。舟萦野渡时,水落春山响 。身闲爱物外,趣远偕心偿 。归路逐樵歌,日落寒山上” 。程颐祖籍在中山博野,也就是今天河北省博野县 。在隋唐年间,因逃避五世之乱,曾祖程羽迁河南洛阳履道坊 。二程的父亲程珦曾任湖北省黄陂县尉,程颢与程颐先后于1032年、1033年生于父亲任上 。程颢曾任京兆府户县(今陕西户县)主簿及山西晋城、上元(今南京一带)、扶沟县令,熙宁二年(1069)被宋神宗诏为太子中允兼御史里行 。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做地方官,在洛阳讲学10余年,1085年病卒 。程颐比程颢小一岁,52岁以前在洛阳聚众讲学,成为“诲人不倦,学冠濂溪”的洛学首领 。由于程颐的名气,因而在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也就是程颢去世的第二年,程颐被任命为崇政殿说书,担任宋哲宗赵煦的老师 。在二年的崇政殿讲学中,由于他对朝政“议论褒贬,无所顾避”,引起权臣不满,于1088年不得不回到洛阳,去管理设在洛阳的太学分校 。宋哲宗亲政后,把元佑党赶下台,与旧党为伍的程颐,并没因为曾任宋哲宗的老师幸免于难,被放归田里,削职为民 。1097年,又被贬到四川涪州,开始了四年的流放生活 。到1100年,才被宋徽宗赦免,回到洛阳,“权判西京国子监”,仍然管理太学分校 。到1103年4月,已是暮年的程颐又被人参为系奸党推荐做官,著书诽谤朝政 。于是宋徽宗收回成命,令人审查他的著作,驱散他的学生 。古稀之年程颐只得“迁居龙门之南”,1107年9月,盍然长逝家中,享年75岁 。程颐把晚年的归宿地定居在程村,与当时的朝中大臣文彦博的鼎力相助很有关系 。可以说,没有文彦博的支持,嵩县的历史上就没有“两程故里”,就没有这一段空前绝后的斯文盛事!文彦博何许人也?查宋史,文彦博乃当朝太尉,是皇上常常顾问的人物 。1082年,已77岁的文彦博年龄大了,到洛阳做西京留守 。据宋史《文彦博传》介绍,“彦博虽穷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 。其在洛地,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交” 。程颐想到洛阳城南10公里处的龙门山胜善上方寺旧址去讲学,给文彦博写了一封求地信 。文彦博回信说:“先生斯文己任,道尊海宇,著书立言,名重天下,从游之徒,归门其盛 。龙门久荒,虽然葺幽,岂能容之 。吾伊阙南鸣皋镇小庄一址,粮地十顷,谨奉构堂,以为著书讲道之所,不惟启后学之胜迹,亦当代斯文之美事 。无为赐价,惟简是凭” 。程颐对文彦博馈赠的这块地方,实地考察之后,十分满意 。当时的程村归鸣皋镇管辖,南望九皋,东临伊水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些《诗经》中的诗句,给九皋山和鸣皋镇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李白的《鸣皋歌》把九皋山一带写得十分清幽 。当时,程颐的另一好友邵雍也在伊川,相距并不太远,讲学之余可以相互走动 。于是程颐就在鸣皋建起伊皋书院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攻陷开封,宋室南迁,伊皋书院被毁 。1330年(元至顺六年),诏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明英宗诏其故居程村为两程故里 。并在村东一华里的官道上建起一座刻有“圣旨”二字的石碑坊一座,规定凡路过此处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两程故里占地4000平方米,为三进大院,前有棂星门、诚敬门、春风亭、立雪阁,中为道学堂大殿,两侧为“和风甘雨”、“烈日秋霜”厢房 。后为启贤大殿,两侧有4座讲堂,石碑林立,古柏参天,俨然一座朝圣殿堂,清康熙皇帝赐匾“学达性天”,德宗皇帝赐匾“伊洛渊源”,慈禧太后赐匾“希踪颜孟”,现悬挂道学堂 。今天,当我在二程故里徘徊,仿佛看到晚年的程颐常常在讲学之余扶杖外出散步,观耙耧山上苍苍虬柏,望陆浑岭上浮云,听伊水浅吟低唱,构思其思想体系 。嵩县这一方天空有幸!陆浑这一方山水有幸!这儿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有幸被程颐这位哲人深邃的目光探索过,赋予过哲理的意义,闪耀在他富有哲理的篇章里! 做真御史程颢在40岁以前一直在地方从政 。观其从政的历史,可称道的方面有二:一是爱民如子 。关于爱民如子故事,有一个细节特别应提及 。据记载,程颢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在自己办公的地方写上:“视民如伤”四个字,作为座右铭,时时对照,事事检查 。程颢常说:“颢常愧此四字” 。二是从政不忘教化 。程颢政绩十分显著 。他在今山西省晋城任县令时,由于治理有方,“邑几万室,三年之间,无强盗及斗殴者” 。然而,他在晋城的最大功绩还是致力于教育 。当时晋城教育不发达,乡民们不知学习为何物 。程颢重视办学,使诸乡皆有校,闲暇时遇到儿童读书“还亲为句读” 。他选择学生中优秀者集中教育,重点培养,十几年后,晋城县穿儒生衣服者已达几百人,登科者十余人,一改当地“朴陋”的风俗 。程颢从政的辉煌时期是在朝廷任职 。程颢原在地方作官,由于政绩突出,1069年被御史中丞吕公著推荐,被宋神宗任为监察御史里行,相当于今天监察部的官员 。当时程颢四十岁左右,正值盛年,出入于皇宫之中,是一生的辉煌时期,也是他发挥治世之才,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影响朝政的时期 。宋神宗第一次召见程颢时,问程颢“何以为御史?”意思想考问一下他如何干好这个御史 。程颢从容答道:“使臣拾遗补缺,裨赞朝廷,则可;使臣掇拾臣下短长,以沽直名,则不能” 。程颢这段话是说:我虽然当了御史,假如让我对皇上拾遗补缺,看到朝政有什么失误,能够补救,那我乐意干;假若使我专找臣下的毛病,告诉皇上,以换取名声,我则坚决不干 。宋神宗听了这话,十分赞赏,认为他懂得做御史的真义 。初次见面,给宋神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及至召见二、三次之后,他的渊博学识、政治见解、经国济世之材,更为宋神宗所叹服,遂期以大用 。后二人之间的关系以致到了彼此难以离开的程度 。史载,宋神宗每次看到程颢将退朝时,便说:“希望你常来啊,我希望常常见到你!”有一次君臣谈论时间太长了,到了宋神宗吃午饭时间,值日官来报皇上该用午缮了,程颢赶紧退出 。宫内人见到程颢时说:“御史难道不知皇上尚未进缮吗?”以上事例足见宋神宗对程颢的倚重 。程颢在御史任上前后进言甚多,从《二程集》中查到的奏章有七篇,涉及内容包括为君、为政之道,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有些论述,今天看来,也有现实意义 。《上殿札子》是程颢上的第一道奏章,提出了为君之道 。程颢提出为君首先要“明善恶、辨忠邪”,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君志先定、有主见,才能不为流俗所惑,任贤勿二,去邪勿疑,达到天下之治 。在《请修学校尊师取士札子》中,程颢开宗明义提出: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 。并指出“宋兴百余年,而教化未大醇、人情未尽美、士人无谦退之节、乡闾无谦廉耻之行、刑虽繁而奸人未止、官员冗而材不足者,此皆学校之不修、师儒之不尊,无以讽劝养励之使然耳” 。并具体地提出了兴办学校,培养人材的办法 。在《论养贤札子》中,程颢提出当代“皆知得贤则天下治,而未知所以致贤之道也”,尽而提出了“致贤”的良方,类似今天专家智囊团的参谋咨询制度,“凡有政治委之详定”,而不是皇上一人独断,这在封建社会可谓真知灼见 。程颢反对王安石激进的改革,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成为历史上的一桩“公案”,对此,亦应作具体分析 。程颢生活在北宋时期,其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土地自由买卖制取代了均田制 。由于赵宋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使豪民占田不知其数,宋代官员也用随意购买土地的方式成为大小地主 。社会出现了“积贫”、“积弱”现象 。从1043年开始,宋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兴起了一场变法改革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的宗旨是富国强兵,包括推行均田法、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保甲法 。二程在政治上虽然是王安石新党的反对派,但并不反对新法,程颢初期还参加了王安石的变法运动 。程颢正是看到了新法有抑配和重息的弊端,主张行仁义以变法,反对王安石以“兴起功利”为宗旨的变法措施,并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在官制、土地制度、役法、兵制等问题上存在的弊端,主张改除之 。尤其是保护山林,以防自然之物耗竭,提出了自然资源永续利用的主张 。宋神宗由于力主改革,支持王安石推行变法,因而对程颢的变法措施便不能不束之高阁、冷处理了 。道不同不相为谋 。程颢作为一梗直之士,既然不被重用,便上书神宗要求外调任职 。宋神宗十分爱才,不忍心放程颢外任,程颢上书几次,并当面要求十几次,皆不准,无奈之下,程颢带领全家人到宋神宗面前请罪,没办法,宋神宗只好调任程颢为京西路提点刑狱 。程颢听说宋神宗任命了这么一个官职,便赶紧上书说,皇上你怎么搞颠倒了,我本来是有罪之人,本应受到处罚,怎么反而提升了呢?表示坚辞不受 。无奈,宋神宗只好改任程颢为镇宁军节度判官事,相当于军中的幕僚人员 。程颢这才去上任了 。后来程颢回到洛阳聚众讲学,宋神宗还十分惦念他,遇到洛阳去的大臣,还时常询问程颢的情况,足见宋神宗对程颢的眷念之情 。程颢任监察御史里行,仅仅干了二年,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罢归故里,回到洛阳,专心从事讲学,从四十岁到五十四岁,这是他一生专门讲学的时期 。史载“熙丰五年,先生(颢)僦居洛阳城殆十余年,与弟从容亲庭,日以读书讲学为事,士大夫从游者盈门 。自是身益退,位益卑,而名益高于天下” 。1085年6月15日,程颢在洛阳家中病逝,享年54岁,死后葬于今伊川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