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后法德关系变化 二战后的法德为什么可以和解( 三 )


1944年,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大国,根据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利益考量将世界分为了两半,整个欧洲成为了一片废墟,如果德国和法国想要重振欧洲雄风,二者必须联合起来,否则就会成为被美国或者被苏联 *** 的对象 。冷战的形势迫使他们必须走到一起 。为了解决两国最为重要 的争端边境煤铁资源问题,他们建立了一个超越国家 *** 的经济结构煤钢共同体,运行很完美,为之后两国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有名的舒曼计划 。法国外长舒曼因很好地化解德法矛盾使欧洲联合起来而被称之为欧洲联盟之父 。现在的欧盟就是在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联合壮大起来的 。
二战后法德重归于好的原因二战后的法德和解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二战后的各战胜国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样充分吸取凡尔赛和约的教训 。“集体安全”和“民族自决”原则依旧出现在战后秩序的框架中,联合国和不结盟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 。与此同时,美英法苏四国不约而同的确立了占领德国的目标:解除德国的武装,压制德国的工业 。这四个国家的表现也和一战后有许多相似之处 。出于对德国复仇的恐惧和对本国实力衰弱的担忧,法国对占领德国最为坚决,并且极力要求把德国的主要产煤区和工业区从德国分离出来 。美国还是打算撤走 。英国一方面希望拉住美国,另一方面反对与欧陆国家牵扯过甚 。苏联忙于巩固对新占领的东欧国家的控制 。
但是,与一战不同的是,二战后的东西对抗气氛越来越浓 。虽然对于“冷战”的开始时间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是二者之间的较量很早就展开了 。一方面,面对一片瓦砾的西欧,美英两国非常担心苏联的势力会趁虚而入,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8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前,美国已经对西欧提供了巨大的援助 。但不同的是,这些援助大多是有很大附带条件的贷款,主要是用于救济而非建设;马歇尔计划则给予接受国很大的自主性,其主要成就是促进了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对“欧洲一体化”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说欧洲一体化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说的,当时的人或许不这么认为) 。
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德国!原本马歇尔计划是不打算接受德国的,因为战胜国害怕德国再次崛起 。但是,如果想加强西方各国的联系,德国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比如,法国的钢铁工业的发展及其依赖德国供应煤炭 。德国在二战前也是很多周边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没有德国的后果可想而知 。另外,英美占领德国的成本越来越高,如果想让德国人自己养活自己,也必须让德国适度发展 。虽然法国不情愿,但迫于现实也只得接受 。就这样,英美法的的占领区加入了马歇尔计划,成为西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在政治方面,战后德国出现了两个派别:分成东西德或统一德国 。联邦德国的首位总理阿登纳是支持分裂的,他知道这个十分虚弱的德国过快的统一,那么这样的德国就会落入苏联手中 。但是当时支持统一的德国人却更多 。幸好此时斯大林走了两步臭棋——封锁西柏林和支持捷克斯洛伐克政变 。这坚定了英美法等国和德国许多民众对建立联邦德国的决心 。使得这半个德国牢牢地站在西方的阵营里 。
客观的讲,二战后的法德和解,并不如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是大家痛定思痛的结果 。更多的是出于对外部压力的回应和对客观事实的尊重 。当然,在此过程中,如马歇尔、艾奇逊、舒曼、阿登纳等伟大的政治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不能忽视的 。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让我们对和平有更深刻的认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