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年龄上也能看得出这四个人的关系 。范仲淹出生于公元989年 。欧阳修出生于公元1007年 。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 。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 。苏轼最小 。出生于1037年 。
基本上是10年一个层次 。这几位都是宋朝赫赫有名的文人 。也都是政坛上著名的政治家 。除了苏轼的政治地位稍微低一些 。其他人都进入过宋朝中枢机构 。王安石和司马光更是先后担任过宋朝的宰相 。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
文章插图
范仲淹和欧阳修一同改革 。一同被贬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估计每个中国人都能张口就来 。这便是范仲淹的名句 。其实他还有更有意思的一句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在朝廷里面做官的时候 。担心的是老百姓们过得好不好 。真正让我到了地方上做官以后 。我又开始担心皇帝过得好不好 。
其实范仲淹的一生 。恰好能用这句话来形容 。宋仁宗掌握实权以后 。对宋朝冗兵、冗官以及冗费额的现象非常不满 。于是打算发起改革 。
当时的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 。也就是副宰相的意思 。他得到了宋仁宗的器重 。担任了这次改革的主要领导 。结果范仲淹一口气上书10条改革方略 。把贵族势力得罪的彻彻底底 。
文章插图
宋朝才经历了4个皇帝 。范仲淹就要对贵族集团动手了 。这肯定会遭到各方面势力的打击 。结果宋仁宗顶不住压力 。向贵族集团妥协 。范仲淹心知不妙 。立刻自请出去做官 。为期不到两年的庆历新政便这么失败了 。
然更张无渐 。规摹阔大 。论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 。多所举劾 。人心不悦 。自任子之恩薄 。磨勘之法密 。侥幸者不便 。于是谤毁稍行 。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宋史》
当时的欧阳修还没有进入核心机构 。只是一名谏官 。专门上书提意见的那种 。他紧跟着范仲淹一起搞新政 。相当于是他的马仔 。新政失败以后 。他也被贬到了地方做知州 。也就是滁州 。
我们曾经读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那就是在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写的 。环滁皆山也 。这一句话可也是流传千古的写景名句 。
文章插图
司马光和王安石 。那就是一对生死冤家 。
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年纪相仿 。两个人中进士的时间也相差不多 。所以基本上算是同一个时代的文人 。他们刚考上进士的时候 。欧阳修已经在搞庆历新政了 。可见他们和欧阳修之间还是有代沟的 。
他们俩最初的关系是相当好的 。两人彼此都很欣赏对方的人品 。尤其是司马光 。曾经在宴会上 。发现王安石说自己滴酒不沾 。于是从头到尾就没有喝过一口别人的敬酒 。这种胆略气度 。深深吸引了司马光 。
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 。若两宫有言 。乃向经、曹佾所为尔 。\"冯京曰:\"臣亦闻之 。\"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 。故京独闻其言 。臣未之闻也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 。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 。为图以献 。曰:\"旱由安石所致 。去安石 。天必雨 。\"侠又坐窜岭南 。---《宋史》
于是司马光悄悄把自己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讲述给了王安石听 。因此王安石对司马光也十分敬佩 。两人就这么成为了至交好友 。
但是这两个人后来却分道扬镳了 。为什么呢?其实跟个人的交情是没有关系的 。主要是政见不同 。
司马光天天读史书 。所以因循守旧 。不愿意做任何改革方面的尝试 。而王安石是个激进派 。他成天就想着要改革 。要变法 。早在宋仁宗时期他就曾经上书过 。打算变法 。
文章插图
可惜宋仁宗胆子小 。经历了上次变法失败的教训后 。他只能把王安石留给子孙后代了 。王安石到了宋神宗时代 。就成了宠儿一枚 。不仅担任了宰相 。而且主持变法 。
同时期的司马光因为反对变法 。气愤之余回家写书了 。这一写就是19年时间 。这期间王安石两起两落 。而变法事业也进入了瓶颈期 。最终王安石被变法同盟们出卖 。再也没有机会复出 。
宋神宗努力打算延续熙宁变法 。可惜能力有限 。就算累死了 。也没实现将变法策略贯彻下去的结果 。
等到宋神宗死后 。宋哲宗上台 。老太后高滔滔主政 。她也是一个守旧派 。于是启用了司马光 。司马光很高兴啊 。上来就把王安石变法的所有内容都给废除了 。直接把王安石给气死了 。当然没多久他也挂了 。两个人可谓是相爱相杀了一辈子 。
推荐阅读
- 俄罗斯是个怎样的国家?
- 退休的老人们,你们的一生“碌碌无为”,你们觉得有遗憾吗?
- 难的多音字组词 得的多音字组词
- 《破冰行动》最后一集林灿和林耀华为何不上马云波的车和林耀东一起逃离塔寨?
- 不负春光不负自己是什么意思 不负春光不负卿是什么意思
- 鸳和鸯的字怎么组词 的字怎么组词
- 俄罗斯人到底富还是穷,俄罗斯人民怎么样?
- allowed怎么读 allowed怎么读
- 嫩绿的芽儿阅读理解 嫩绿的芽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