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三 )


谢安虽然不算是接手烂摊子 。但也着实好不到哪儿去 。桓温多次北伐都铩羽而归 。给军力和军心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军阀之间的角力也致使各方损失惨重 。前秦大兵压境 。东晋自然压力山大 。所以以原有军事格局去应对空前大战已经不大现实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谢安对国家安全早有前瞻 。也早就着手组建了北府新军 。都是一些非门阀势力的流民 。因为历经多年战乱 。有些战斗经验的流民很多 。而且其中的高中层将官也以选拔制为主 。增加了部队的公正性和稳定性 。让士兵们看到升迁方面的前途 。历经七年终成铁军 。
内政方面 。谢安“一雪前耻” 。一改从前的平稳路线 。改革国家税收制度 。按人口纳税 。杜绝了在多个朝代都引发民变的“祸水东移”问题 。即税金转移底层群众的弊病 。凡涉及劳役的人口皆免除税金 。那个年代交通很成问题 。百姓被征用往返路途也要几个月 。无法从事生产 。所以税金也就不能再落在劳役纳税人的身上 。国家的税收应数 。自然国库充裕 。为此次应对苻坚的大军做好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准备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在对阵方面 。东晋也确实有很大优势 。有长江一线可守 。谢安一面调动“不稳定因素”桓冲吸引敌人兵力 。又以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北府军应敌 。自己则督战下游 。而苻坚的大军则错失良机 。不以自己兵力上的优势碾压东晋北府军 。反而后撤80万部队 。
击敌于半渡这招恐怕连寻常百姓都耳熟能详 。谢安又怎会上这种恶当 。你击我半渡 。而我击你半退 。苻坚大军溃不成军 。统一南北的计划流产 。大军溃逃 。由于苻坚军实力的大幅度削弱 。北方又恢复了群雄割据的状态 。给东晋带来数十年难得的和平时间 。
其他观点:
“东山再起”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一个成语 。
意思是说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 。在隐没暗淡的度过一段时间后 。再次声名鹊起 。成为世人瞩目的核心焦点 。
一般来说 。这个成语常常形容人在在逆境困顿中 。不甘沉沦 。砥砺奋进 。逆势崛起 。重新开创了事业的新局面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说到这 。我不由地想起了杜牧的《题乌江亭》一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
从中可见 。这首诗在凭吊楚霸王乌江自刎的同时 。更多的是感叹项羽为何不返回江东 。重整旗鼓 。认为那样的话 。也许还有翻盘的机会呢 。
因此 。世人再引用“东山再起”时 。往往会在后面加上“卷土重来” 。可以说 。这两个成语相得益彰 。有异曲同工之妙 。
接下来 。咱们重点说一下“东山再起”这个成语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有人问了 。这里的“东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吗?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典故呢?
还别说 。东山确实是一座山 。位于浙江会稽地区 。也就是现在的绍兴上虞上浦镇境内 。
这座山之所以这么有名 。主要是缘于谢安这个人 。因此 。东山别称又为“谢安山” 。
谢安何许人也?历史上以小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 。东晋八万军队的总指挥就是这位 。
而对面却是前秦符坚 。所率领的百万虎狼之师 。大有一举吞下东晋的气势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战役的结果出乎意料 。八万对百万 。谢安大获全胜 。来势汹汹的符坚 。却是兵败如山倒 。
自此 。来自北方的威胁彻底消除 。东晋边境地区数十年无战事 。
淝水一战 。谢安扬名天下 。成为了举国上下赞誉的英雄 。人们谈论他时 。常常会用“东山再起”来形容 。
为何有如此这种说法呢?原因也不复杂 。
谢安出身名门望族 。其父是太常 。其从兄是镇西将军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指的就是他们谢家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谢安虽出身士族大家 。身上并没有纨绔世子的康碌 。反而是才华横溢 。淡泊名利 。宁愿做一闲云野鹤 。寄情于山水之间 。
此前 。朝廷多次授予他官职 。谢安大都是坚辞不受 。朝野上下都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