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成语“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会稽东山(今绍兴一代) 。东山确实指的山名 。它的典故中的主人公叫谢安 。
谢安(320~385)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出生于名门望族谢氏 。他的老爸 。哥哥、弟弟皆在东晋为官 。
然而他却是一个另类 。拒绝朝廷出仕为官 。隐居会稽东山 。整日和一些文人墨客游山玩水 。徜徉在大自然之间 。他的“驴友”有王羲之 。许询等人 。
由于谢安的名声很大 。朝廷三番五次请他出山 。期间也短时间从过政 。但很快就辞官而去 。关键是受不了约束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就在谢安人到中年时 。家族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老爸去世 。弟弟谢万在和敌军作战时贻误战机被朝廷废为庶人 。
谢氏家族一时之间在朝廷中势力一蹶不振 。恰在此时 。东晋遭到了强敌入侵 。朝廷再次召唤谢安出山 。谢安不计前嫌临危受命 。这就是成语“东山再起”的由来 。
公元360年 。这一年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 。此时朝廷大哗 。有的大臣直接提出投降 。这些人说:“东晋把所有的军队集中在一起也超不过10万 。兵力太悬殊 。这仗没法打” 。
当时皇帝想到了谢安 。于是封他为征讨大将军 。在国家危亡时刻 。谢安毅然担起了拯救国家的重担 。这一年谢安40岁 。
谢安首先推荐自己的侄儿谢玄为先锋官 。随后他把东晋的家底——满打满算的八万人马让侄儿率领前去阻击符坚的军队 。他则坐阵后方指挥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他侄儿临走前想问问这个仗怎么个打法?8万对100万 。隔谁心中也没底 。
谢安只是说 。“朝廷自有安排 。你尽管放心前去” 。谢安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舞士气 。他侄儿相信叔叔的能力 。所以心里并不十分惧怕 。
谢玄带领着军队和苻坚的军队在“淝水”摆开了阵势 。谢安任凭风浪起 。稳坐钓鱼台 。他心中有数 。前秦虽然有百万之众 。但有一半是在行进的路上 。他派传令兵传达命令 。要侄儿打符坚一个措手不及 。要“半渡而击” 。
讲真行军打仗除了谋略上的比拼 。一大部分原因来自天时地利 。上天保佑东晋 。在如此悬殊的决战中 。谢玄把握住了先机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传令兵传达了谢安的计策:命令谢玄不能等苻坚的军队聚集好再开战 。不能像春秋战国时的宋襄公那样“半渡不击” 。做一个愚蠢的仁义之人 。
谢玄依照叔叔的计谋 。乘苻坚大军渡水到一半时突然发动攻击 。谢玄最终以少胜多战胜了苻坚 。取得了淝水之战的最终胜利 。这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 。堪比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
淝水之战的胜利 。保住了东晋 。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 。
后来人们把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
其他观点:
谢安这个名字部分条友可能有些陌生 。但提起淝水之战 。大家就耳熟能详了吧 。
在李白的诗作中大概有30首左右提及东晋的谢安 。可见李白对谢安的推崇 。他俩脾性相近 。可以说谢安的一生正是李白所憧憬的一生 。不过现实很骨感 。李白并不能达到谢安那样的人生高度 。不过其诗作流芳百世也属妙事一桩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死活不做官的谢安
早在少年时期 。谢安在士大夫阶层的名声、口碑就出奇的好 。大家也都觉得他是个有才干的人 。适合效力于国家 。但他本人个性却洒脱不羁 。更倾向于游山玩水 。吟诗作对 。甚至饮酒狎妓的自由生活 。朝廷征召他做司徒府的著作郎 。他一再声称自己有病 。推辞不干 。
不堪其扰的谢安 。宁愿隐居也不做官 。后来有朋友举荐他 。扬州刺史更是近乎于逼迫的情况下 。他才尝试过一次 。但上任仅仅一个多月以后便辞官不做 。不但如此 。无论是尚书郎还是吏部郎、琅邪王友等等职务也被其婉拒 。于是朝堂上就有人觉得他恃才傲物 。不识抬举 。提议将谢安终身禁锢 。当时的会稽王也算变相的为谢安说了好话 。说谢安下次必定应召而来 。此事遂了 。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章插图
为什么不做官呢?
虽然有个性的原因 。但却不是全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