疃怎么读?幢怎么读( 二 )


橐皋(
“烔炀”,前一位因取右侧的“同”字音,鲜少有人读错,倒是后一位,有人怕是馋了嘴想喝汤,或者是想着泡澡(古时“汤”即热水的意思),总读成了“tāng” 。不过,但凡放下手机,读点书,也知历史上有位隋炀帝(即杨广) 。
隋炀帝杨广(
“烔”,热气或者火貌;“炀”,烘烤、遮蔽、炽热或者熔炼金属等 。如此看来,难道烔炀有温泉?想多了,这里离半汤将近三十公里呢!事实上,过去它的名字应是“桐杨”,取自“桐杨河”,其上游有两条,一条发源于肥东桐山南麓的烔河(桐河),一条发源于镇境杨子山的炀河(杨河),二者汇聚于镇南,又浩浩荡荡奔向了巢湖 。据说改名的原因因其滨临巢湖,深受水患袭扰,“大火克水”,遂改为今名 。嗯?不是“水克火”么?细想,依据五行之说,火生土,土又可以克水,这不可以间接的“火克水”嘛 。
烔炀老街(摄影 | 杨钧)
“郢”这个字,在合肥可能不会有人读错,同上文“撮”字,“郢”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老王大哥啊,你家是哪个郢子啊?”“讲我家啊,马路那边公社王大郢滴!”不过,笔者搜索网络时,无意中发现“郢怎么读音”竟高居相关搜索信息之首 。
相关检索(
郢这个字,主要是指楚国的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相关的地名(郢县)或者是代指楚国 。楚国后期,都城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西),而寿春自然便继承了这一代名词 。此时的合肥名曰“庐(卢)邑”,经历了春秋混战之后落入楚国之手,地理位置上离寿春城较近,又有水运之便,成为楚国后期重要城镇 。秦灭楚后,楚国后人多居于江淮,所至之地以郢命名,以表思念旧邦之情 。
楚都寿春郢城(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发现在清代、民国时期合肥地区多“营”(也有写作“影”)字地名,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转而被“郢”取代,二者之间是否有承接关系,还需进一步考证 。
合肥城附近的“营、郢”地名(

疃怎么读?幢怎么读

文章插图
“疃”——最后一个是王者!笔者此前曾将此字发到社群,让大家辨识读音 。“童”?“栋”?“幢”?……结果没有一人回答出来 。“疃”这个字,如偏旁所示,其意思很简单 。一个即村庄,屯子;另一个是指田舍旁禽兽践踏的空地 。其中作为地名,多出现在北方,像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山东以及江苏、安徽等省市均有分布 。
山东临沂甄家疃(摄影 | 李老海的海)
合肥的“疃”多分布于巢湖市和肥东县,另外长丰县又有“小张疃”、“大张疃” 。关于合肥“疃”文化内涵,笔者有幸拜读了张靖华老师的《巢湖文化——疃是什么》一文 。文章根据2005年以来的调查提出,元明之际迁往巢湖北岸地区的移民,军籍聚落一般以“军”或者“疃”加以命名 。文章引用宋代理学家、文学家吕祖谦的观点,“疃”是特指在丘陵之间可以耕作的小块田地,相对井田而言 。对于“疃”和“村”的区别,该文指出,疃多数用于和屯兵有关的地点,疃一般和官方屯田活动密切相关,其性质则明确指向卫所下的军屯聚落 。如此,清晰明了 。
《湖与山:明初以来巢湖北岸的聚落与空间》(
特别指出的是,去年刚刚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张治中故居便位于“九龙攒珠”洪家疃(巢湖市黄麓镇) 。
张治中故居(摄影 | 瑶海骏马)
结语其实,这样的地名还有很多 。合肥地区笔者找到的主要是这几处,欢迎大家留言区分享其他的“难读/易读错地名”以及它们的故事 。如文中阐述,每一个难读地名的背后,都有着文化韵味,隐藏着一段段精彩的传奇故事 。期望着更多的人们了解它们、认识它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