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东林总长老
先审视一下题目 。
东林 。指东林寺 。
我想 。大多数人一定想起了苏轼另一首诗《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出自于此 。
东林寺与西林寺挨的很近 。
文章插图
苏轼与和尚
众所周知 。苏东坡通晓佛理 。方外之交甚广 。和许多和尚都是好朋友 。较有名的有佛印、道潜和尚 。他们之间有许多轶事 。机智且有趣 。可见苏轼与佛家还是很有缘的 。并且有一定的觉悟 。
乌台诗案
许多朋友一定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我认为这是对苏轼的一次重大打击 。甚至可以说是其政治舞台的转折点 。与此诗稍有关系 。简单说一下 。
1079年 。苏轼去湖州做知州 。写了封谢表 。瞎嘚瑟 。多写了几句 。被他人抓住了把柄 。狠狠地奏了一本 。这事儿闹得挺大的 。倒苏的想弄死他 。当然也有保苏的 。最后有惊无险 。被贬黄州 。
文章插图
写作背景
1084年 。从黄州改迁汝州 。也就是从湖北迁到河南 。离首都近点了 。自然心情不错 。而且我之前提到了 。这段时间他在觉悟上有质的飞跃 。途经庐山 。正好他弟弟苏辙也在那里 。然后就游庐山 。
晚上在东林寺住下 。与常总禅师昭觉就“无情”二字 。侃了一夜 。次日又瞎嘚瑟 。来了一偈 。也就是这首《赠东林总长老》 。其实就是诗 。又叫偈诗 。有禅机 。算是佛经中的唱颂词 。
文章插图
广长舌
其实没那么复杂 。主要知道太多了也没用 。咱也不太懂 。
这是佛相的一种 。就是广长舌相 。说白了就跟算命的看面相似的 。只不过是佛家的 。顾名思义 。长舌 。就是能说能辩 。简单的这样理解就可以了 。您如果对此感兴趣 。可以去研究研究 。
溪声尽是广长舌
用了拟人的手法 。并且巧用佛典 。简单地说就是溪水长流不止、涓涓不断 。
山色无非清净身
把山喻为佛清净之身 。
文章插图
夜来八万四千偈
一夜就就道出八万四千句禅语 。
其实都能看出来 。八万四千是虚词 。代表多 。
但是 。这也是引用佛典 。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 。形容极多 。出自《多宝塔》:
若持八万四千法藏 。十二部经 。为人演说 。
具体为啥是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用八万四千这个数字?或具体指什么?恕学生我不知 。还请高人指点 。
他日如何举似人
举似是奉告之意 。佛家经常用此词 。在这里也就是讲佛法、普度众生之意 。
也就是说 。昨夜讲的佛法 。我全领会了 。改天我就去给别人讲 。
无情、有情
前文也提到 。这是二人对“无情”的讨论 。可是 。包括我自己在内 。一开始真没看出这首诗与“无情”有啥关系 。感觉有点生拉硬拽 。这应该是也是我们悟性、境界太低的缘故 。
其实从前两句就可看出些许端倪 。高山、流水是否有生命?但在世人看来 。他们却有着佛性 。所以 。有没有佛性与生命无关 。所以 。情也与生命无关 。
苏轼后来有一此句:
多情却被无情恼
所以 。高山流水可能是无情的 。但是观者、听者有意 。您能就直接说佛是“有情”或是“无情”吗?自然是不行的 。
说简单一些 。世间万物有佛法、无佛法或是“有情”、“无情” 。在于旁观者 。心中有什么 。看到的就是什么 。这其实也是关于苏轼与和尚的一件轶事 。
和尚看苏轼是一尊佛 。苏轼反观和尚是一摊屎 。苏小妹听闻 。机智答曰:“心中想的什么 。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 。”
所以 。您心中有佛法、“有情” 。万物就有之 。反之 。您心中无佛 。把您扔大雄宝殿也是无用的 。
情为何物
话又说回来了 。到底情为何物?我想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
今天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情的定义 。而且这也并非一句半句可以说清楚的 。更可能永远也说不清楚 。
苏轼的禅机
大多数人都认为 。从此诗可以看出 。苏东坡已悟出禅机 。领悟了佛法无边、遍及万物的道理 。但是老和尚释证悟有诗:
东坡居士太饶舌 。声色关中欲透身 。溪若是声山是色 。无山无水好愁人 。
推荐阅读
- 普通版的一加手机和迈凯伦版硬件都有哪些不同?还是只是外观区别?
- 你觉得英伦车标怎么样?
- 不要穿越重生金手指的 能推荐几本纯古言小说吗?要严肃的不要种田文结局要he?
- 2001年10月7日,美国为什么入侵阿富汗?至今,造成了多少阿富汗人伤亡?
- 男士用的去屑止痒洗发水有哪些?
- 为什么在1979年苏联要入侵阿富汗?有什么战略目的吗?
- 帝国时代3酋长怎么选国家?
- 女生有哪些套路可以让男朋友乖乖听话?
- 上士,中士,下士是不是不算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