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不识唢呐声,再听已是棺中人。乐器之王-唢呐,你了解多少呢?


应邀简答:本人不懂乐器 。乐器的演奏技巧无从谈起 。只知道唢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 。适合红白喜事的场合演奏 。有浑厚的高低音 。有强烈的感染力……
其他观点:
小时候 。一听到唢呐声就知道周边的村子里有事情发生了 。最多猜测是哪村哪家娶媳妇了 。或者那村哪家老人过世了 。唢呐声音高亢 。穿透力特别强 。几里地之外就能听到它的声音 。最让人难忘的是有唢呐艺人居然手足并用 。自己一个人负责几种乐器 。而且能用鼻子吹唢呐 。来观看的人非常多 。现在在农村几乎看不到、听不到了!

初闻不识唢呐声,再听已是棺中人。乐器之王-唢呐,你了解多少呢?

文章插图
2006年5月20日 。唢呐艺术纳入中国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舶来品——唢呐 。
唢呐传入中国据考证最早在公元三世纪 。是由波斯、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的新疆地区 。波斯语原名SURNA(suona horn 。英文),音译过来就是唢呐 。在传播的过程中 。在各地形成不同的称呼 。唢呐的其他名称有滴答、喇叭、鼓吹、苏尔奈、销呐、锁奈、唆哪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的名称也各自不同 。
唢呐传入中国在三世纪是有确凿依据的 。主要依据是西晋时期的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中第38石窟中的壁画 。壁画中的人物有吹奏唢呐乐器的形象 。这直接证明唢呐传入中国新疆地区最晚在公元三世纪前后 。当时新疆等地已经开始有吹奏唢呐的人物出现了 。
【初闻不识唢呐声,再听已是棺中人。乐器之王-唢呐,你了解多少呢?】
初闻不识唢呐声,再听已是棺中人。乐器之王-唢呐,你了解多少呢?

文章插图
唢呐的其他功能 。
唢呐在金、元传入中原地区 。其声音高亢、穿透力强、传播比较远 。唢呐一出众乐器被他压制 。可谓技压群雄了 。不过唢呐的这个特色却被金、元的军事将领们看到了其作用所在 。可以用唢呐来发布号令 。命令军队统一行动 。古代指挥军队一般用旗帜、其次用声音 。如遇到黑夜、大雾、大雪等特殊天气情况时 。唢呐传达命令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
据戚继光所编著的《纪效新书·武备志》中称:
凡掌号笛 。即是吹唢呐 。
唢呐就是军中的号角、命令 。这也是沿用了金元时期的军中规则了 。也是古代的军号 。
更有明朝时期的诗词中对唢呐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喇叭 。唢呐 。曲儿小 。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朝天子.咏喇叭》)
这首词中所说的喇叭、唢呐就是乐器了 。词中所记载了这样一个事实 。就是明朝明武宗时期的宦官们为明武宗朱厚照修建一些隐藏的军事基地 。这些基地就是寺庙 。这些寺庙坐落在北京周边 。遍布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负责修建这些军事基地——寺庙的宦官们 。到各地征收税赋、劳役之时 。宦官队伍鸣锣开道的乐器就是唢呐 。高亢、穿透力强 。这也就告诉到达地的官、军、民做好迎接准备 。宦官大爷马上来征收东西了!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 娄山关》)
初闻不识唢呐声,再听已是棺中人。乐器之王-唢呐,你了解多少呢?

文章插图
唢呐除了普通乐器之外 。还兼有军号、鸣锣开道显示官威的作用了!
独占鳌头之唢呐 。
唢呐的声音太高亢 。唢呐一出 。群雄低首 。因此这些乐器们都不愿意和唢呐配合 。它太抢耳了!因此很多人不喜欢唢呐这种乐器 。认为它是“下里巴人” 。不是什么“阳春白雪” 。
在民间 。唢呐的地位尤其崇高 。一般一个普通人从出生到去世也就那么几次能够听到自己的唢呐声音 。第一次是父母结婚(尚未出生)、第二次是出生(听不懂)、第三次就是去世了(听不到了) 。因此 。才有申屠佳颖所写的如下诗篇 。感动人心:
初闻不识唢呐意 。再听已是棺中人 。
黄泉路上人消瘦 。望乡台上忆前尘 。
奈河桥上渡残魂 。孟汤一碗忘前生!
(百鸟朝凤图 。唢呐名曲有《百鸟朝凤》)
初闻不识唢呐声,再听已是棺中人。乐器之王-唢呐,你了解多少呢?

文章插图
唢呐吹奏的时普通人的一生 。必须响亮!
其他观点:
公元3世纪 。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 唢呐的音色明亮 。音量大 。管身木制 。呈圆锥形 。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 。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 。所以俗称喇叭 。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 。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