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浔阳楼题反诗被谁告发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 三 )

梳理完所有的人 , 我们发现 , 在宋江浔阳楼题反诗以前 , 与宋江有冤仇的就是只有阎婆惜和刘高夫妻 , 但这三个狗男女都被杀了 , 冤仇已报 , 何来再报冤仇?
所以 , 这首词中"报冤仇"三字最突兀 , 不知道仇家是谁 。
再看最后一句"血染浔阳江口" , 就是说宋江要在浔阳江口报冤仇 , 并且要让仇家血染浔阳江 。从这里来看 , 这个仇家就在江州 。可是宋江在江州没有仇人啊?
劫法场后黄文炳被活捉
想来想去 , 这个仇家只能是黄文炳 , 但宋江题词的时候 , 黄文炳还没有出场呢?难道宋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二、反诗中的"黄巢"严重不合逻辑说完这个"很突兀"的词 , 再来说说这首"很突兀"的诗:
诗的前两句"心在山东身在吴 , 飘蓬江海谩嗟吁 。"——表达的是宋江三十多岁了还在江湖漂泊 , 功未建、业未立的感叹 , 更悲凉的是宋江是以让他羞耻万分的囚徒身份在江湖上漂泊的 。
第三句"他时若遂凌云志 , "——表达了宋江是有大志向的人 , 这个志向用"凌云"来表达 , 说明志向不小 。
第四句"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一句表达得非常"突兀" , 也严重的不合逻辑 。
黄巢起义
为什么是黄巢?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 难道宋江的凌云志是学黄巢造反吗?如果是造反 , 和《西江月》的刺配犯罪感到很羞辱就矛盾 。
也许有读者会说 , 宋江本来是要上梁山造反的 , 是在上山前被宋太公喊回去教育一顿才自愿认罪而刺配江州的 。如果是这样 , 那宋江上梁山以后为什么要招安呢?一直当个逍遥自在的山大王岂不好?
所以 , 宋江一直不想造反 , 造反不是他的凌云志向 。既然"造反"不是他的志向 , 那为什么要用黄巢来对比呢?
从小说后来的情节发展我们知道 , 宋江的志向是到边关保国安民 。那完全可以把"黄巢"替换成卫青、李广、霍去病、甚至诸葛亮、郭子仪等 。敢笑卫青不丈夫、敢笑孔明不丈夫……等等 , 都比黄巢来得正面 。
所以 , 宋江没来由地诗中出现"黄巢" , 是一种既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宋江理想志向的"突兀"行为 。非常非常不符合逻辑!
仔细品读这一诗一词 , 您会发现 , 这一诗一词其实是一个"预言" , 预言即将要发生的事 。《西江月》预言的是黄文炳告宋江谋反 , 反诗预言的是宋江上梁山以后的事情 。
但是不符合逻辑的是 , 预言诗一般是通过别人的嘴来发布 , 比如红楼梦中预言那些红楼女子命运的诗词 , 是通过警幻仙子来发布的 。鲁智深圆寂是通过智真长老的偈语来预言的 。
自己写诗预言自己后面的事情 , 很少见 , 宋江好像是唯一的 。
三、"反诗"其实表达了这种深刻寓意就是北宋王朝当时已经腐败透顶 , 需要通过一个激烈的手段来打破这个令人窒息的牢笼 , 而这个激烈的手段就是造反 。
所以
宋江上梁山以后 , 先轰轰烈烈地和朝廷对着干 , 等到把朝廷打疼了 , 朝廷真正反省了 , 再通过招安手段让这群替天行道的人回归朝廷 , 挽救即将倾斜的大厦 。
这种思维就是哲学上"不破不立"的思维!
后来发生的招安 , 为什么不是在大聚义以后就立即招安 , 而是要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以后才招安成功 , 就是因为童贯、高俅是六贼之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