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设计一个礼品 。可以实物或虚拟的东西 。虚拟东西最好是你微信群里面的人需要的 。最好搞一个软件来统计拉人的人数 。人工也可以就是有点麻烦 。让别人拉5左右就送礼品就可以 了 。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裂变 。这100只要有一半的人给拉就是250元 。这新拉过的250人在让他们去拉人送礼品 。500人的群一个就满了 。
重点:要设计给别人的好处 。
其他观点:
文章插图
生活处处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也需要去思考 。读书当然也必须要思考 。建设了一个社群然后当然也需要思考如何运营 。如何落地 。如何维护 。所以 。当我拿起《社群营销》时 。我就自动开启思考模式 。
本书一共分为六个章节 。分别从社群运营的正面、侧面进行了一一讲述 。
社群之谜(社群的构成和价值)
续命之方(社群的生命周期)
平台之感(社群依托的平台)
建群之术(从无到有建社群)
传播之法(借助社群做传播)
社群之势(社群的未来畅想)
书中一直反复强调的社群构成五大要素:1、同好 。2、结构 。3、输出 。4、运营 。5、复制 。
我为什么会读《社群运营》?
书里面说到:“人类对社交的需求仅此于生理和安全的需求 。我们如此害怕孤单 。所以 。我们一直在寻找基于某种连接的同类” 。而在我看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人们也同样急切地在虚拟世界寻找自己的同类 。同样怕孤单 。同样希望进入同类人的圈子 。而我 。也切切实实体会到一个人对自我实现 。社交需求的种种需求 。
说说我自己吧
我想起了那些年还在BBS年代的时候 。那时候我13岁 。喜欢上论坛 。去自己喜欢的明星论坛里面 。下意识的觉得要去当版主 。和坛主混熟 。和会员们分享各种 。BBS也是社群 。它聚集了同好的人 。共同输出 。共同运营 。当BBS没落之时 。我们又去到QQ群 。豆瓣小组 。微信群种种 。无论落地在哪儿 。社群总会找到需要它们的同类 。
现在 。我又开始建微信群 。目前有一个创建了不到一个月的微信群 。属于互联网运营喵的微信群 。目前人数已经500了 。另外是胡辛束的粉丝群 。不知道胡辛束是谁的可以自行百度 。一个很有个性人格魅力的92年菇凉 。
然后说说体会吧 。把书读完之后我的心得:
1、一个社群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答案是—同好 。首先是一群人 。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如:汽车、唱歌、化妆、阅读等是自己兴趣范围的) 。对某个人的喜好(明星、作家等) 。对某种情感的依赖(同学会、同乡会、校友会) 。基于某一种需求(社交需求:互联网人、音乐人、文案人等)
2、明确建群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答案—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某个产品 。提供某种爱好的交流机会 。聚集某个圈子的精英 。影响更多人 。让某区域的人更好地交流 。做某个群体的情感聚集地 。认同某一价值观 。共同探讨 。
3、社群建设起来了 。要如何活跃?分为两种 。一种是基于社交群的环形结构 。一种是基于学习群的金字塔结构 。社交群里面 。必须有一类活跃分子 。他们往往有比较多的信息来源 。可以不断给群里输入有趣的话题 。高质量的内容 。活跃整个群的气氛 。而学习群的金字塔结构 。则是需要群内有精神领袖(KOL) 。最理想的模式是影响力人物进行定期分享 。由组织者进行日常管理 。两种类型都少不了群规 。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长期缺乏管理的社群必将沦为广告群 。灌水群 。生命周期会惊人的短暂 。
4、如何才能做到像罗辑思维、大熊会、秋叶PPT群这样覆盖面广泛的社群?那我们必须先分析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线上线下结合 。分享干货、意见领袖(KOL) 。除了社群主题本身足够吸引外 。大部分人进入社群 。更多的一个心态是“我希望能够得到什么” 。社群组织者就必须了解你的群员需要什么 。例如:罗辑思维致力打造一个有灵魂的知识社群 。所以罗胖子坚持天天做早晨语音分享 。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输出 。群内会分享拓展阅读 。分享罗胖推荐的好文章 。好活动 。还有罗友组织读书会等等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这书没有水份 。很干 。起码我读的时候心里面就一直反复出现一句话“哦 。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 。今天 。也把它推荐给你 。
(小编天天码字码真的很辛苦 。如果大家喜欢此文 。请在最下方关注下小编或点个赞吧!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推荐阅读
- 如果张国荣没死,他的成就是不是比成龙高,知名度会不会比他还高?
- 联通超过40g关闭上网功能,怎么解除?
- 微信群能不能增加到2000人?怎么操作?
- 联通不限流量套餐,流量到达20g以后限速,合理吗?
- 张国荣现在要是没死,成就会比成龙高吗?
- 如何让微信群快速加满500人?
- 联通流量限速怎么解除?
- 如果张国荣没死,他的成就能否比得上郭富城、黎明,为什么?
- 微信群为什么是限额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