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的门当户对,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二 )


年轻人追求爱情的自由总是与年长者追求家族观念的理想相背 。所以 。宗族制下的婚姻严格遵守“父母之命 。媒妁之约” 。以求对自由美好爱情的限制 。这背后便是人性自由与宗族观念的矛盾 。这种矛盾制造出来的悲欢离合成为诸多艺术和文学大师们所表达的主题 。

古代说的门当户对,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文章插图
现代人随着思想的进步 。两性关系中女性的解放 。已摒弃了“父母之命 。媒妁之约”的婚姻观念 。倡导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新婚姻观 。不再把门第观念看得十分重要 。
但契约式的婚姻虽不再过于强调双方门户相当 。但对双方在志趣、性情、生活环境等方面尽可能多地有相通之处 。这样才便于双方沟通交流 。
恋爱产生的是激情 。它可能会让两个有差距的人产生互补 。互相吸引 。但真正的生活不是靠激情 。而磨练的是两个人的生活琐碎 。所以相同之处越多 。彼此越能互相理解与包容 。否则 。也将会为今后婚姻的埋下隐患 。
那么 。婚姻是不是一定要讲究门当户对呢?其实这是一个悖论 。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中谈到婚姻起源到形式固定 。这以后所有的模式都是人类强加于婚姻的 。都是除了繁衍生息以外的有目的性的行为 。
古代说的门当户对,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文章插图
婚姻是随着文明的起源而开始的 。它为男女共同生活划定了界限与规则 。用法律和道德的形式加以约束 。人类社会早期 。随着等级的划分 。阶级的出现 。对婚姻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 。出现了不同阶层之间互不通婚 。低阶层受高阶层奴役的现象 。
现代文明解放了思想 。不仅改变了古代提倡的“门第”之见 。也改变了“父母之命 。媒妁之约”的婚姻观念 。代之以自由自主的新婚姻观 。
因此 。现代婚姻观并不强调门当户对 。但对于双方的认知、思想、文化、道德等观念差异 。还是要考虑的 。毕竟这些因素会对婚姻中双方的交流相处带来很大的影响 。甚或影响这个婚姻契约的履行 。
古代说的门当户对,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文章插图
古代的门当户对只考虑双方的家庭状况 。更多地考虑的是家族门第和等级 。并没有将婚姻双方人的因素考虑进去 。所以造成的思想僵化与观念固化 。酿成了很对婚姻悲剧 。象梁山伯与祝英台 。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现代婚姻将人的思想从桎梏中解放出来 。给婚姻极大的自由空间 。就是让双方在接触与了解中寻求相同之处 。以适应未来漫长的婚姻生活 。
在当今恋爱自由的社会 。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古代人梦寐以求的婚姻自由正在变为现实 。成为常态 。但婚姻失败造成离婚的人也与日俱增 。离婚率高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婚姻自由的体现 。但这并非是今天才有的现象 。古代少有是因为道德使然 。不能说婚姻美满 。尤其是在门当户对旧的观念左右下 。女人在婚姻中的地位低下而已 。
古代说的门当户对,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文章插图
当人类的婚姻摆脱了纯粹繁衍生息的行为时 。开始追求双方精神上的愉悦 。婚姻便有了双重意义 。一方面为了培育后代 。一方面为了追求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 。
古代追求的门当户对 。虽然说是双方家庭生活背景的相似可能会对双方的结合带来方便 。但如果没有情感作基础 。这样的婚姻不见得就能幸福 。那种将门当户对当做婚姻绝对条件的观点未免也不可取 。
现代婚恋观里 。不应再固守这种僵化 。但也要求两个人能在学习、生活和趣味方面要达成共识 。因为 。恋爱时两个人的激情 。互补为好 。然而一旦生活在一起 。两个人还是相同之处越多 。就越容易达成一致 。使生活和谐 。
所以 。社会主流真正倡导的婚恋不以门当户对为基础 。而是以精神志趣相投 。生活方式更加和谐为导向 。家和万事兴 。这既是古人创造的家庭生活理想 。也依然是我们当今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景 。
古代说的门当户对,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文章插图
婚姻生活的幸福与否 。其实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本身和人的思维观念 。
我是@文心书城。感谢收看我的回答 。与你一起聊天说地 。
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必删 。
其他观点:
自然有一定的道理 。也就是存在其合理性 。所谓“门当户对” 。就是指男女或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 。以此来结亲的话会很适合 。这是 。古代门第等级观念在婚姻观中的体现 。虽然很现实 。但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唯美爱情出现几率 。也不利于“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理想爱情观的完美诠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