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巜孙子兵法》和巜孙膑兵法》出土,谈谈您的认识?( 三 )


孙膑还注意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的态势 。他在《官一》篇说:在山险中作战 。要放开谷口 。把敌人引出山谷来交战 。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作战 。要虚设旌旗 。诱敌深入 。进行消灭 。\"易(地形平坦)则多其车 。险(地势险阻)则多其骑 。厄(山陵狭谷地带)则多其弩 。\"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 。攻击处于不利地势上的敌人 。这叫做\"居生击死\" 总之 。孙膑主张把握有利战机 。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 。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态势 。以争取战争的胜利 。
其三 。孙膑指出了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他在《月战》篇中说:\"间于天地之间 。莫贵于人\" 。这是人文思想的重要表现 。中国的人文思想导源于春秋 。战国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 。在人不被当作人看待的专制时代 。孙膑能指出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无疑是进步的 。从人文主义的论题出发 。孙膑与孟子一样 。也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 。他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 。虽胜有殃 。\"所谓\"人和\" 。就是得众、得人心 。\"得众者 。胜\" 。\"不得众者 。不胜\" 。孙膑的这种以人为贵的军事思想 。显然也是由继承《司马法》的\"仁本\"思想而来的 。但提法又超越了《司马法》 。是战国时代人文思想在军事学理论方面的重要表现 。
其四 。孙膑在军事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 。是丰富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阵法 。春秋时 。由于盛行以车兵为主的方阵作战 。阵法大多以\"三阵\"、\"五阵\"为主 。战国时 。由于形成以步兵为主 。车、骑兵为羽翼的多兵种协同作战 。又出现了大规模的野战和围城战 。所以军阵的阵法更加复杂化了 。孙膑在《官一》篇中 。指出了十几种阵法 。如:索阵 。用来进剿敌人;囚逆阵 。用来疲惫敌人;危□阵 。严兵以临敌;云阵 。以弓弩与敌对射;羸阵 。围困敌人;阖燧阵 。用来消灭敌军前锋;皮傅阵 。用来强攻救援;错行阵 。声张军威;刲阵 。攻击高陵之敌;雁行阵 。适合摆在蜿蜒曲折而多荆棘的路上;锥行之阵 。适于火烧敌人的辎重粮草及接应的战车 。等 。这就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春秋以来的军阵阵法 。
孙膑还概括出一套使用八阵作战的理论 。\"用阵三分 。每阵有锋 。每锋有后 。皆待令而动 。斗一守二 。以一侵敌 。以二收\" 。这就是说 。用八阵作战 。可以把兵力分为主力、先锋、后续部队三支 。作战时只以三分之一的兵力接敌 。而以其它三分之二作为机动兵力蓄劲待敌 。如果敌人弱而乱 。就用精锐的部队击溃它;如果敌人强而严整 。就用老弱士卒去引诱它 。待它兵力分散以后 。再行进攻 。孙膑对于运用八阵作战的说明 。是经典式的说明 。这可以使我们从中了解古代军阵作战的奥秘 。
这是他多年统兵作战的实践经验的总结 。
其五 。孙膑在一系列战略战术上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指导原则 。
如:他提倡坚持积极进攻的战略原则 。在《威王问》中说:\"必攻不守 。兵之急者也\" 。主张打击敌人没有设防或防守薄弱的要害之处 。
这个说法显然继承了孙武\"攻而必取者 。攻其所不守也\"的思想 。但孙膑并没有简单地吸收 。而是把它从一般策略原则升华为战略原则 。使它变成整军经武的急务 。
孙膑还发挥了孙武\"攻其所必救\"的军事原则 。把这一原则与\"批亢虚\"、\"示之疑\"、\"示之不知事\"等巧妙结合起来 。取得了桂陵之战的胜利 。
对于孙武\"我专而敌分\"、以寡敌众的战术原则 。孙膑也有创造性的发展 。他提出对强敌要避开锋芒 。而引诱迷惑敌人 。使敌人分散兵力 。然后\"我卒并而击之\" 。
孙膑在军队建设上提出选拔将帅的原则是\"知道者\" 。即上知天之道 。下知地之理;在国内得民之心 。在国外知敌之情 。上阵知八阵之经;见胜利敢于战争 。不见胜利敢于进谏 。他还提出了一套军事教育法则 。即五教法:处国之教 。行行之教 。处军之教 。处阵之教 。利战之教 。并主张在军中选拔一批勇武的战士做选卒 。以他们为冲锋陷阵的主力 。他认为 。具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国家才会\"战胜而强兵 。故天下服矣\" 。(《见威王》)
当然 。《孙膑兵法》作为二千多年前的历史文化遗产 。自然会有局限和不足 。例如:它杂有阴阳五行的神秘成分 。认为日月星辰可以影响战争的胜负 。有时对于战争中的地形等物质条件看得过于片面和绝对 。
但这些缺点和不足并不影响它的价值 。它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 。继承了前辈军事家的优秀成果 。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发挥创造 。在我国的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