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考状元的难度大吗 古时候考状元的难度

金榜题名是旧时每个读书人的梦想 , 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朝 。状元作为全国科举第一名 , 其得主不少官至丞相、尚书 , 成为传奇佳话 。今天 , 小编带大家看看 , 成为科举状元到底有多难 。
殿试是科举中最高级别内的一次考试 , 也是最后一次考试 。最早出现于武则天时代 , 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作为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殿试状元由皇帝钦点 , 讲究运气 。
“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 , 讲的就是古代科举殿试前后考生身份突变的历史现象 。放下锄头 , 奔向皇帝殿堂 , 一场殿试之后 , 实力加运气 , 田舍郎一秒钟变状元郎 。
【古时候考状元的难度大吗 古时候考状元的难度】

古时候考状元的难度大吗 古时候考状元的难度

文章插图
689年,武则天亲自在洛城殿策问贡人 , 这就是最早的殿试 。武氏政权之后,朝臣极力反对殿试,他们认为殿试与会试冲突,降低了会试地位 。天子殿堂前开考场这一形式未能延续下去 。
973年殿试制度正式确立,应归功于宋太祖赵匡胤 。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 , 第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式 , 第二级是礼部举行的会试 。赵匡胤首开先河——“天子策于廷”,只要考生在殿试及第就可以直接授官 。
参加殿试、朝拜天子 , 是古代书生最向往的事 。通过殿试的都称为进士 。殿试通常在每年四月举行,考试时间是一天 , 日落就交卷 。考试内容也很简单 。比如明朝就只考时务策一题,试题在考前一天由皇帝从内阁预定的若干题中圈定 。殿试的考生人数在300至400左右 , 皇帝是主考官 , 评卷人是读卷官 。读卷官要在一天之内评定几百份试卷 , 再把写的特别出色的前十名的考卷提供给皇帝审阅 , 由皇帝钦点前三名 , 考生名次的排列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愿 。放榜之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金榜题名时”,位于榜单一甲的三人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
乾隆皇帝有一年就让将军兆惠参加阅卷 , 兆惠推脱说自己不懂汉字 。但乾隆说 , 没关系 , 大家都在写的好的上面点了圈圈 , 写得越好 , 圈圈越多 。将军果然用“数圈法” , 数了一份被划了九个圈圈的试卷 。乾隆钦点拆封后,发现是江苏人赵翼 。江浙一带老是出状元 , 乾隆觉得又出个状元也太对不住其他地方了 , 于是改一改把第三名的陕西人王杰列为第一,把赵翼降为第三 。赵翼只好感慨:考状元这事儿 , 真是“三分人事七分天” 。
古时候考状元的难度大吗 古时候考状元的难度

文章插图
在考状元的实力和运气当中 ,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书法 。读卷官往往有偏重书法的习惯 , 字写得好 , “圈圈”有可能更多 。康熙二十四年殿试阅卷中 , 读卷官就把书法写得好的列为了第一名 。好在皇帝火眼金睛 , 他说:你们拟定的名次还不错 , 不过我要把文章较胜的陆肯堂改为第一名,那个写字漂亮的陈元龙改到第二名去吧 。他的原话是:“ 殿试虽文、字兼取,朕意以文为重 。”说起来 , 乾隆应该是最偏爱“状元书法”的一个皇帝 , 字写得好 , 名次就越高 。康有为就曾指出:“ 盖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长达3米的“南京状元殿试草卷”从头到尾没有圈改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