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骑兵连已经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徒增伤亡?


【《亮剑》中骑兵连已经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徒增伤亡?】1941年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 。日军的骑兵战术运用的很有成效 。第三和第六两个精锐师团的骑兵联队 。在追击作战中专门寅夜袭击中国军队的宿营地 。连百战之将方先觉将军也大吃苦头 。虽然第十军军军长李玉堂下令对瓮江公路严加警戒 。鬼子骑兵还是从山间小道偷袭过来 。把正在酣睡的预备第10师和190师官兵杀个措手不及 。仅预10师牺牲在鬼子马刀之下的就有300多人 。损失可谓惨重 。

《亮剑》中骑兵连已经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徒增伤亡?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 。在正面抗日战场上日军骑兵是不敢白天向国军精锐部队发起进攻的 。因为这些部队机枪火炮数量较多且弹药充足 。目标明显的骑兵冲上去就是活靶子 。但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 。日军骑兵确实是肆虐横行的 。因为八路军装备低劣弹药匮乏 。很难压制住日骑的快速突击 。而一旦骑兵闯入步兵阵地或队形 。稍有军事常识的都清楚 。那将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 。
《亮剑》里孙德胜的骑兵连死死缠住日军骑兵联队 。就是拖延他们截杀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时间 。让独立团等突围部队有机会撤进山区 。否则一旦被鬼子骑兵拦截在平原上必然伤亡惨重 。所以即便付出全连牺牲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在三四十年代 。我军的步兵在对等兵力情况下是打不过“马家军”骑兵的 。而事实证明马家军也是打不过日军的 。这就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差距 。
《亮剑》中骑兵连已经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徒增伤亡?

文章插图
马家军的暂编骑兵第一师(后番号改为骑八师)曾经运赴江淮地区参战 。隶属于四省边区总司令汤恩伯节制 。他们比较精于马上格斗 。所用的马刀环柄宽刃 。形同西北军步兵使用的大刀片 。在轻骑对砍时并不输于鬼子 。但问题是日军拥有重炮、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大量的轻重机枪 。这些都是骑兵的克星 。骑八师曾经有一次在撤退中留下一个骑兵连200人断后 。战至最后纷纷折断马刀 。或用断刀自刎 。或投水自溺 。无一幸存 。
所以为了突出“亮剑精神” 。剧中的这一桥段并不太真实 。首先是日军步兵旅团并没有“骑兵联队”的建制 。它只存在于日军师团和骑兵旅团的单位中;其次是日军的骑兵联队不全是乘马骑兵 。还装备有轻装甲车中队 。九二式和九七式“骑兵装甲车”就是专门为骑兵部队研制的;再者一个鬼子骑兵联队有1400多人 。百余人的独立团骑兵连如果与敌人正面交火的话 。几乎一个照面就要被淹没了 。
《亮剑》中骑兵连已经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徒增伤亡?

文章插图
不过 。真若发生八路军小股骑兵与日军骑兵联队遭遇的情况 。鬼子还确实不会全部用火器解决战斗 。这一点倒是认同《亮剑》的演绎 。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关键的是日军骑兵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 。以及三八式、四四式骑枪的普遍配备(骑兵联队还有个机枪中队) 。而我们八路军的骑兵都是仓促组建的 。一般只有战斗骨干才有骑兵专业经验 。骑枪和马刀都未必装备齐全 。双方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 。因此日军有很强的心理优势 。
另外中日双方的骑兵都缺乏速射武器的装备 。八路军不用说了 。鬼子的三八式、四四式骑枪也无非就是缩短版的“三八大盖” 。五发弹仓一会功夫就打光了 。在颠簸的马背上补充弹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在初期的交火之后 。如果一方弹药耗尽应该会出现马刀对砍的情况 。这就如同八路军和日军步兵经常发生白刃战一样 。八路军可能是没有子弹了 。鬼子难道也缺乏子弹吗?显然不是 。那是军事条令和战斗实际的要求 。
《亮剑》中骑兵连已经被日军包围,为何日军不直接开枪而是白刃格斗徒增伤亡?

文章插图
注意细节 。骑兵连并非一开始就与鬼子马刀对砍的 。而是经过血战后只剩下几个人时 。小战士才报告子弹打光了 。孙德胜于是下令扔掉枪支准备白刃格斗 。日军6.5毫米的有坂子弹穿透力很强 。双方人马混杂一起抡刀的时候 。鬼子开枪很可能伤到自己人 。既然有强烈的心理优势 。而对手已经只剩下寥寥数骑 。1000多鬼子完全没有必要再开火了 。
日军的骑兵部队数量并不很多 。到1940年前后野战师团数量激增 。师团属骑兵联队都改为“搜索联队” 。大多以轻装甲车和摩托化步兵为主 。这一方面说明骑兵是“夕阳兵种” 。一方面说明日军的预备役和后备役骑兵不足 。因此能够在早期骑兵部队中服役的官兵遴选严格 。普遍素质较高 。就像《亮剑》里的黑岛联队长是男爵一样(硫磺岛的西竹一中佐也是男爵 。奥运会马术金牌获得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