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头衔为何是凯撒而不是巴西琉斯?


要想解答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奥斯曼苏丹是怎样获得“恺撒”这一头衔的 。同时也应该弄清楚“恺撒”(caesar)与“巴西琉斯”(basileus)这两个头衔的差别 。
“恺撒”起初是罗马皇帝的专属头衔 。当戴克里先采取“四帝共治”制度后 。将“恺撒”定为副皇帝的专用称号、地位在正皇帝“奥古斯都”之下 。奥斯曼苏丹获得“恺撒”头衔与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直接相关 。1453年5月29日 。年轻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克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征服了这个千年帝国 。攻克君士坦丁堡后 。穆罕穆德二世便以罗马正统继承人自居、认为奥斯曼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因此采用了“恺撒”(土耳其语为Kayser-i R?m)的头衔宣示自己的正统性 。穆罕默德二世以后的奥斯曼苏丹也都沿用了这一头衔 。直至1922年奥斯曼帝国灭亡为止 。共沿用了近500年时间 。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头衔为何是凯撒而不是巴西琉斯?】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头衔为何是凯撒而不是巴西琉斯?

文章插图
“巴西琉斯”这一头衔则来自希腊语Basileus 。意为“王” 。等于拉丁语的rex 。这个词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 。是“英雄时代”(前12-前8世纪)期间对部落军事首长的称谓 。“巴西琉斯”通常是由全体成年男子选出 。平时作为最高祭司和法官、在战时统帅军队作战 。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 。这一职务也逐渐被“执政官”所取代 。
拜占庭皇帝采用“巴西琉斯”这一称号还要追溯到希拉克略统治时期 。629年 。希拉克略赢得了对萨珊波斯的军事胜利后宣扬自己的功绩 。放弃罗马传统的“奥古斯都”(Augustus)称号 。采用波斯式的“万王之王”(shāhanshāh)和希腊头衔“巴西琉斯”称呼自己 。希拉克略也是首位推行希腊化政策的拜占庭皇帝 。他大力推广希腊语、使其成为拜占庭的通用语 。此后 。“巴西琉斯”的头衔沿用至拜占庭帝国灭亡 。延续达800余年 。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头衔为何是凯撒而不是巴西琉斯?

文章插图
首位采用“巴西琉斯”头衔的希拉克略皇帝
总之 。奥斯曼苏丹之所以采用拉丁化的“恺撒”而非希腊化的“巴西琉斯”作为自己的头衔 。除了政治定位——自视为古罗马继承人之外 。也有文化方面的因素——初次采用这一头衔的穆罕穆德二世对罗马文化有着更为浓厚的兴趣 。而“恺撒”这一称号也有助于增加苏丹对欧洲领土统治的合法性 。
其他观点:
奥斯曼帝国苏丹拥有的多重身份和头衔 。这些头衔包括来自于中亚突厥-蒙古文化传统的khāqān(可汗) 。来自于波斯文化的shah(大王)等等 。除了中亚和近东地区的头衔 。奥斯曼苏丹还试图继承罗马帝国的历史遗产 。
1453年 。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时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Fatih Sultan Mehmed)就已经有意识地地使用Kayser-i R?m(罗马的凯撒)这一称号 。争取来自伊斯兰世界之外的支持者 。
1538年 。奥斯曼帝国的著名君主苏莱曼大帝(Suleyman I the Magnificenturl)征服摩尔多瓦的蒂吉纳时 。在一座纪念此次战役的碑刻中 。苏莱曼自称为sehi Bagdad ve ‘Iraq Kayser-i R?m Misra sultanim(巴格达和伊拉克之王 。罗马的凯撒 。埃及的苏丹) 。
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头衔为何是凯撒而不是巴西琉斯?

文章插图
当然 。在奥斯曼实现最后征服之前 。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内部还流行着另外一个对君主的称号 。即古希腊语境下的basileus(巴西琉斯)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 。大约在1500年 。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二世(Sultan Bayezid II) 。在一些用希腊语发布的文件中 。曾经自称为“巴西琉斯” 。后来 。该称号也被巴耶塞特二世的儿子苏丹塞利姆一世(Selim I)和苏莱曼大帝所继承 。这在他们签署的希腊文件中都能够得到证明 。除此以外 。公元17世纪初的苏丹奥斯曼二世(Osman II)、穆拉德四世(Murad IV)统治时期 。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一些希腊正教会祭司直接以“巴西琉斯”称呼这两位苏丹 。
参考:Dariusz Ko?odziejczyk eds, Universal Empire: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Imperial Culture andRepresentation in Eurasian History, 2012.
其他观点:
这有啥可比较的?凯撒和basilus根本就不是一个意义层面的意思 。凯撒是副皇帝和皇储的意思 。后来基本也和奥古斯都的一个意义了 。这两个词才有比较意义 。basilus级别差一大截 。这是不可能被奥斯曼这么大的帝国使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