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二 )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文章插图
在朱元璋攻打了应天后 。准备营建自己的帝国 。以应天为基地逐渐开始向周边扩展 。以巩固自己实力 。朱元璋希望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 。并且有源源不断的供应 。在1356年 。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扩张之旅 。不断派自己手底下的将领攻城掠地 。例如:让徐达攻打镇江 。邓愈打广德 。并且在次年 。朱元璋亲自出马攻打宁国 。其余各将领也继续分配任务 。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 。在三年后 。朱元璋基本上把浙江 。江苏 。安徽三地连成一片 。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首领的区域霸主 。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文章插图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还不能算是老大 。陈友谅的军队 。领土 。人口等都超过他 。随着领土的扩张以及朱元璋按照朱升的“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的建议 。朱元璋的势力稳步上升 。但这个时候 。陈友谅开始对朱元璋搞事情了 。在1360年 。陈友谅把他的老大徐寿辉杀了 。自己当了老大 。并且称帝 。国号汉 。随后带着自己的全部军队来攻打应天府 。但是谁知道朱元璋先派了自己的部下胡大海断了陈友谅的后路 。又让自己的部下康茂才假装诈降 。里应外合在应天城外大败陈友谅 。这朱元璋就是朱元璋 。在打败陈友谅后 。又顺势把太平 。安庆等地都给纳入了自己的领地 。到了1361年后 。朱元璋又和陈友谅打了几次仗 。均大胜 。朱元璋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张 。江西基本也被占领 。与陈友谅的领土完全接壤 。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争!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文章插图
转眼到了1363年 。张士诚让自己的手下围布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 。谋士刘基力劝朱元璋让他不要去救 。但是朱元璋不愿意 。这一步差点让朱元璋的称帝生涯彻底结束 。在前往救援翰林儿的同时 。陈友谅带着自己这几年整顿的家底60万士兵水军攻打江西的洪都(就是今天的南昌)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的人物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此人平日里花天酒地 。当时南昌城内大约有2万的守军 。许多人都准备投降和跑路了 。朱文正振臂一挥 。吾辈岂是败军吗?带领城内的守军和人民艰苦抵抗了整整俩个月 。真是个天才!朱元璋带领20万部队紧急赶往 。陈友谅带着自己的部队前往鄱阳湖迎战 。陈友谅的船只巨大 。并装有火炮 。朱元璋损失惨重 。但是朱元璋充分利用这一点 。模仿曾经的赤壁之战 。用火攻 。陈友谅船只不易掉头 。大量船只遭到了损坏 。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文章插图
双方整日交战 。互有胜负 。但是这个时候为夏季 。鄱阳湖的水位不断降低 。朱元璋的小船优势就出现了 。于是朱元璋分散船只 。全面包围陈友谅 。并且派步兵陆续把湖北全境都给拿了下来 。而这个时候陈友谅准备退回到武昌 。打不过咱们就休战呗 。反正我人多呢!但是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军事天分又显示出来了 。他相信陈友谅肯定要突围 。所以在湖口埋伏下重兵 。果不其然 。陈友谅中招了 。满山的箭雨射向陈友谅的军队 。真是天命所为 。陈友谅一代枭雄被箭射死了 。军心大乱 。几十万大军四散而逃 。朱元璋步步为营 。在各个水路出口进行拦截 。大量士兵被俘虏和杀害 。至此 。江南再也没有任何势力能够威胁到朱元璋了 。这一战朱元璋20万打60万 。打出了自己的风格 。并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埋下了基础 。后来 。朱元璋不费吹灰之力陆续兼并土地 。直至统一南方!
其他观点:
1363年 。张士诚出兵围攻“小明王 ” 。朱元璋率兵前去营救 。陈友谅感到吞并朱元璋的机会来了 。便亲率60万水路大军向朱元璋的老巢应天(南京)进攻 。将洪都(南昌)团团围住 。洪都的守军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 。他率军拼死守城 。坚持了3个月 。朱元璋击退了张士诚后于1363年7月率20万大军增援洪都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赶来救援就撤围洪都 。进入鄱阳湖 。朱元璋赶到湖口 。截断了陈友谅的退路 。准备和陈友谅决一死战 。扫平南方最大的障碍 。
此时的朱元璋高兴万分 。终于可以消灭陈友谅 。身边的谋士刘基怕他轻敌便提醒道: “陈友谅仍有60万兵力 。主公不可轻敌 。他退守鄱阳湖是自恃水军比我们强大 。妄图通过水战消灭我们 。他造了几百艘战船 。都是大船 。大的可以容纳3000人 。小的也可以容纳2000人” 。朱元璋看着湖中陈友谅那一排排战船 。回身对刘基问道:“先生可有破敌良策? ”刘基回道“打胜仗必须有勇有谋 。他陈友谅有勇无谋 。他这次必败” 。当晚 。朱元璋和诸将饮酒 。徐达、常遇春等将领一再表示要同陈友谅血战到底 。最后 。朱元璋端起酒杯说道:“朱某未给各位荣华富贵 。这次打败陈友谅后建造功臣楼 。我让你们享一辈子福 ” 。将士们也共同举杯道“誓死消灭陈友谅 。为主公打天下万死不辞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