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导读:依题主所言 。20万VS60万说的应该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 。最后以朱元璋的完胜而告终 。这本来应该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 。但是结局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
元朝末年 。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 。在这么多的势力中以陈友谅和朱元璋两只队伍最引人注目 。当时元军的主力对付北面的刘福通 。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也开始了惊心动魄的一战 。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文章插图
据《明史》等史料记载 。鄱阳湖大战 。双方都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兵力 。朱元璋20万 。陈友谅是60万 。陈友谅的总体兵力是朱元璋的三倍 。补充一点 。陈友谅的水师队伍以战舰为主 。而朱元璋的战船和渔一般 。在巨舰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船大既有好处 。自然也有坏处 。最大的坏处是行动不便 。尤其是在狭窄的水道 。而在这样的水道 。小船的优势 。明显大于巨舰 。
公元1360年闰五月初一 。陈友谅率领10万水军 。越过朱元璋军队占据的安徽贵池 。先后拿下太平、采石 。连续的胜利让陈友谅忘乎所以 。连朱元璋最简单的诱敌深入之计都没看出来 。诱使陈军从开阔的大江进入狭窄的新河之前 。朱元璋先是命令各路人马 。在各处要地设伏 。为其准备了一个大口袋 。朱元璋本人 。则率主力埋伏于卢龙山 。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文章插图
随后朱元璋依刘基之计 。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的关系 。用出了无间道 。朱元璋要他做的很简单:给陈友谅写一封 。信中说 。友谅啊 。好久不见了 。其实我早就想见你 。早就想和你一起干 。之前投了朱元璋 。那是没办法 。我在那旮旯过得并不好 。时刻想念咱们之前在一起的好时光 。如此机会来了 。让我做你的内应吧 。咱们里应外合 。把姓朱的干掉 。咱们会合的地方 。就定在江东桥吧 。以“老康”为暗号 。到时候你叫声“老康”就行了 。接到康茂才的信 。陈友谅竟然毫不怀疑有诈 。率领大军就出发了 。
陈友谅是1360年五月初十 。率军自采石抵达大胜港的 。来到江东桥 。他依约连叫几声“老康” 。谁知无人应答 。陈友谅这才明白 。该死的老康忽悠了他 。天真的陈友谅同志 。看来“除了自己谁也别信”这句古话 。你不记得了 。朱元璋立即下达进攻命令 。顿时伏兵四起 。水陆夹攻 。陈军遭此突然袭击 。顿时大乱 。争先恐后登舟而逃 。最后陈军被杀死者不计其数 。两万多人被俘 。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文章插图
1363年二月 。张士诚围攻小明王所在之地安丰 。朱元璋立即率兵救援 。给了陈友谅趁火打劫的机会 。集中60万水陆大军围攻洪都 。本来朱元璋想来个长期抗战的 。但是老天爷却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机会:连日的干旱 。河水下降厉害 。有的地方甚至已干涸 。不利于陈军巨舰行动 。陈友谅打不进洪都又不甘心离去 。朱元璋一看机会来了 。他先命令洪都守军继续坚守 。然后联系徐达 。让徐达放弃庐州 。夹击陈友谅 。同时得到消息的陈友谅立马撤出了洪都 。第一时间与朱元璋鄱阳湖内相遇了 。
经过了两三天的试探 。双方各有胜负 。总体来说朱元璋的小船吃的亏大一些 。朱元璋见亲自出战几次都无功而返便采纳部将郭兴建议 。决定火攻 。在傍晚时分 。朱元璋挑选400名勇士 。让他们驾驶7艘装满火药柴薪的渔船 。径直冲向敌舰 。靠近后放火 。转眼之间 。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化为灰烬 。陈军死伤过半 。被困湖中一个多月后 。陈友谅扛不住了 。决定冒死突围 。据《明史·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 。焦虑不已的陈友谅刚将脑袋伸出 。指挥反击 。突然一支流矢飞来 。“骤中流矢 。贯睛及颅死” 。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

文章插图
传闻在当时发生了非常巧合的事 。陈友谅在冒死突围的过程中 。被流矢击中身亡 。而的刘基准确的利用天象和逻辑分析 。得出了陈友谅已经死亡的消息 。然后 。利用几千弓弩手射出带信的箭 。主帅陈友谅战死的消息传开后 。60万的农民军立马军心涣散 。不战自溃 。
结束语:陈友凉虽有60万大军 , 却早已人心尽失 。所以主帅战死 。就大面积溃退逃亡 。而运气加上足够的智谋 。成就了朱元璋的成功 。
【20万VS60万,穷小子朱元璋,如何上演“逆袭记”?】其他观点:
此事说来话长 。且听我慢慢道来:中国自三代以来 。得国正者 。只有汉与明 。这句话首先给了汉朝和明朝一个崇高的地位 。而明朝的建立就离不开一个人 。那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作为一介草民 。从底层坐到了皇帝 。本身充满了传奇色彩 。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朱元璋起兵后的一步至关重要的战役—鄱阳湖海战!中国为数不多以少胜多的海战 。被无数名将作为经典战役来研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