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听完了音频版《白鹿原》,从小说角度有哪些道理或人物觉得很妙?


我生活在黄土高原上 。电视剧《白鹿原》真是生活化的艺术 。我深深地理解作者深处的思想 。我觉得人物刻画很深的还是田小娥 。她是最大的悲剧人物 。很悲情 。儿子出去 。自己的公公都非但不帮她 。还和当地旧势力一起迫害她 。农村妇女在旧社会她活着没有尊严 。死后还要被压在镇妖塔下 。这个人物刻画反映了传统文化冷酷性 。
田小娥 是制度与文化的双重受害者 。她抗争是懵懂的、感性的 。抗争整个道统 。挑战着旧时道德尊严 。暗夜中前行 。
其他观点:

国庆长假听完了音频版《白鹿原》,从小说角度有哪些道理或人物觉得很妙?

文章插图
白鹿原是一锅粥 。时代的变化向其中不断倾倒五味陈杂 。而锅中各个小人物的本味也随着时间越熬越浓 。
【国庆长假听完了音频版《白鹿原》,从小说角度有哪些道理或人物觉得很妙?】白嘉轩和鹿子霖无疑是这部小说塑造出对比最强烈的两个人物——同样显赫的白、鹿两大家族 。仅因性格迥异便注定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
鹿子霖的人生随着原上此起彼伏的系列事件跌宕起伏 。但是这些时间却于白嘉轩影响甚微 。原因就在于他挺得笔直的腰杆 。
小说进行到大饥荒时期 。作者抛出了白家“金不换”的故事:白家祖先靠凭着一双勤劳的手走出贫穷不仅知恩图报更以德报怨 。家庭富裕依旧不忘贫穷滋味 。这个故事可以说就是白家的家训:正直、勤劳、宽容 。人说:大智若愚 。当白鹿原被国共搅得翻天覆地的时候 。白嘉轩不慌不忙的对儿子说:“以不变应万变” 。和鹿子霖的圆滑狡黠这简直呆板到顶了 。可这不正是大智慧吗? 那么大的一个白鹿原 。又有多少个人做到了这一点呢?
鹿家的故事有一个相似的贫穷开头 。而后的发展就大不相同了 。鹿家祖先在一家餐馆做工 。为求捷径自愿受尽屈辱 。出人头地后他也知恩图报然而对侮辱过他的人却加倍奉还 。所以说小人不可惹啊 。
白嘉轩在文末讽刺鹿子霖“官瘾比烟瘾还难戒” 。做官不正是他安逸生活的捷径吗?为什么鹿子霖最后会被吓傻 。就是因为他做太多亏心事未曾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啊 。
大饥荒盛行的时候 。白孝文已经被鹿子霖害得名誉扫地 。他却依然趁人之危夺人之房 。还做出一副虚伪的慈悲 。可笑啊 。自己的儿子受到国民党追捕 。他的第一念头竟是与自驾骨肉撇清干系以保留脸面权势以继续作威作福 。其实鹿家的悲剧从勺勺客开始就已经种下祸端 。勺勺客死前留下遗言:鹿家子孙若能考上举人就在他坟前放鞭炮、放炮筒 。这种虚荣便是鹿家死穴 。蒙蔽他们的心不断侵蚀着心中的善 。鹿子霖不曾宽容他人又怎么求别人宽容他呢?他所依仗的不过是田福贤的势力 。田福贤倒台后“疯”已经是对他最小的惩罚了 。再看看白嘉轩 。以德报怨 。黑娃、鹿子霖......他教导儿子以善化恨“一生正气浑不怕”当所有的怨恨和敌意都化解在宽容中 。又怎会有人想要无缘害你呢 。白嘉轩的一切幸运都因为他看破了这一层 。虽然小说有些夸张 。但这样的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
小说结尾 。白嘉轩对鹿子霖说“对不起”他认为鹿子霖的一切不幸都是因为他侵占了那块有白露的土地 。真是这样吗?那只围绕全文的神秘白露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仁义”啊 。
其他观点:
我觉得白孝文和黑娃的设定非常值得品味 。
一个人的成长史 。有可能是光明 。也有可能是黑暗 。有时候你觉得是光明 。其实脚底是深渊 。有时你觉得是黑暗 。其实是高峰 。
黑娃 。一个佃户之子 。他不愿意看人脸色生活 。去当土匪 。去闹革命 。后来发现自己误入歧途 。等到他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生活却残忍的结束他的生命 。
白孝文 。家族的道德典范 。在情欲的引诱下不可自拔 。身败名裂 。绝望之际却峰回路转 。他又踏上了另一条道路 。最后在当年鄙夷的道德对立面到达了人生巅峰 。
他们同爱一个女人 。他们是儿时的伙伴 。他们是人生的对立面 。最后 。他们用生和死做了最后的了结 。
人生是一场玩笑 。人生一点都不玩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