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四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看到如此混乱场景 。毫无经验的郕王心中大惧 。于是起身准备避回宫中 。在场的于谦担忧郕王时候会因此降罪群臣 。于是奋力挤到郕王身边 。拉住他的衣袖诚恳的说:
“殿下!王振罪魁祸首 。不降罪不能泄群臣之愤 。马顺等人依附王振 。罪也当死 。群臣此举是心为社稷 。无他想 。还请殿下不要降罪群臣!”
郕王随即同意了于谦的请求 。发布令旨 。晓谕群臣各归官署理事 。众人打死马顺一事不再追究 。诸臣也觉得在郕王驾前公然斗殴太过无礼 。心中惭愧 。于是拜谢郕王后依次离开皇宫 。
事后郕王奏请孙太后 。降令旨把王振及其党羽彭德清籍没全家 。族人全部斩首 。其侄王山凌迟处死 。王振的党羽至此被从权力中枢中清除 。诸臣得以齐心协力、展开京师保卫战 。人心也因此得以凝聚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虽然处置罪魁的事情圆满结束 。但是京师形势依旧严峻 。皇帝英宗亲征被俘 。皇位空缺 。皇太子时年不过两岁 。无法承担起社稷重任 。而郕王虽然有监国的名号 。但一没有实际经验 。二也是为了避嫌 。并不愿意过多的主持国事 。大明朝廷实际上是群龙无首的尴尬境地 。这对于即将面对的瓦剌入侵 。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 。例行朝会中 。左都御史王文首先上奏 。以国家危难、不可一日无君的理由 。请监国郕王以大明江山、祖宗社稷为重 。早日承继大统 。以应对危急时刻 。郕王惶恐不已 。坚决拒绝 。并立即奏报孙太后 。请她决断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虽然郕王和英宗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 。是亲兄弟 。但毕竟同父异母 。郕王只是宣宗的贤妃吴氏所生 。并不是孙太后的亲儿子 。在孙太后的心中 。并不是很愿意看到自己的庶子继承皇位、导致亲儿子英宗一系失去皇位的 。
孙太后拥有决定大明皇位归属的最终决定权 。而郕王朱祁钰其实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在英宗“北迤”后 。大明皇位有以下几位有资格承袭的人可以选择 。
一、天然的第一继承人——皇太子朱见濬 。
在英宗亲征前 。皇长子朱见濬就被立为皇太子 。是大明毫无争议的皇位继承人 。如果这一次不是因为英宗出征被俘、国家陷入危机 。而是英宗在自然情况下驾崩的话 。时年三岁(实际一岁半)的朱见濬毫无疑问会凭借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 。成为大明第七代皇帝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郕王是皇帝唯一的兄弟 。在皇太子年幼、皇帝亲征在外时 。按照制度 。担任监国责无旁贷 。当然 。在英宗乃至郕王自己看来 。这个监国其实就是个招牌 。名义上作为英宗出外后朝廷的象征而已 。军政大事自然由英宗在行在处理 。即使在京师中 。各留守大臣们也可以自行处理庶务 。不需要(也不必要)向监国奏报 。郕王自己也有自知之明 。只不过坐在这个位子上 。向天下臣民表示大明社稷稳定无忧 。恐怕他自己都没想过可以凭借监国名头去搞些什么冒犯皇权的事情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朱见潾生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四月 。时年两岁(实际一岁);朱见湜更是生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英宗亲征前的三天 。这时候刚满月 。这两个皇子都是庶子 。而且比皇太子还要幼小 。自然不会具有承袭皇位的优先权 。但是他们也是一个备选 。如果瓦剌入侵 。真的攻破了京师 。皇太子和监国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情况下出了意外 。那么这两个皇子 。就是大明江山社稷的承袭者 。所以 。他们也有资格被选为新帝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襄王是宣宗的弟弟 。而且是同母弟 。同为诚孝张太后所生 。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的时候 。宣宗的弟弟只有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在世 。郑王是庶子 。自然不可能被考虑 。而襄王是张太后嫡子 。宣宗的同母弟 。时年四十三岁 。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
襄王素有贤名 。在朝野中风评很好 。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突然驾崩 。皇太子朱祁镇(即后来的英宗)只有八岁 。年幼不能理政 。大明社稷一时间出现权力真空 。于是宫中有传言太皇太后(即张太后)想要让自己的亲儿子襄王来京师承袭大统 。后来张太后亲自出面解释 。直接让皇太子登基称帝 。这才消除群臣和天下臣民的疑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