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二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朱祁钰最大的劣势 。就是孙太后不喜欢他 。不愿意他即位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2.太子朱见深
如果朱见深成年的话 。朱祁钰所有的优势都不复存在 。朱见深即位唯一的障碍就是年龄太小 。那一年他还不满两周岁 。明英宗亲征时 。都没来得及册封太子 。是孙老太太不甘心 。在拥立朱祁钰之前 。先册立了孙子做太子 。故意给朱祁钰设置一个门槛 。
3.襄王朱瞻墡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朱瞻墡一辈子三次跟皇位扯上关系 。第一次是在哥哥明宣宗朱瞻基驾崩时 。那时候明英宗才七岁 。皇太后张氏又是朱瞻墡的亲妈 。所以 。大臣们有一股势力 。主张襄王即位 。但是 。张氏最终还是没狠下心让朱瞻基泉下不宁 。立了他的儿子朱祁镇 。
这一次 。孙太后主动向小叔子示好 。令他来京商议即位之事 。当然 。朱瞻墡也有弱势 。一是从法理上不占优势 。大臣们不大赞成;二是朱瞻墡懂得自保 。拒绝接受皇位 。
朱瞻墡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拥立太子朱见深 。由郕王监国 。
三个候选人 。各有长短 。难分高下 。当然 。这背后都是扯不清的利益冲突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私欲膨胀之下 。她竟然宁可将皇位送给小叔子 。所谓“宁与外邦不与家贼”的狭隘暴露无遗 。好在朱瞻墡没有野心 。否则朱瞻墡来到京城参与夺嫡 。就是一场轩然大波 。也不用瓦剌人来打了 。大明自己就打散架了 。
可以说 。朱瞻墡的自律 。阻止了一场内乱 。也让孙老太不至于背上千古骂名 。
不过 。她并不甘心 。提出先册立朱见深为太子 。在拥立朱祁钰为帝 。这个小动作等于明确告诉天下 。你朱祁钰只是替朱祁镇看家护院的临时工 。
这个想法太自私 。既然你觉得你孙子行 。那就让你孙子上呗?明知孙子在这种大难之前 。承担不起来责任 。把锅甩给别人 。又想着将来受益的时候 。怎么一脚踢开人家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其次大臣们左右为难 。按照法理 。应该拥立朱见深 。假如“三杨”还在世 。这个方案肯定会毫无疑义地通过 。可问题是 。随着“三杨”的离世 。和一干重臣殒身土木堡 。没了担大梁的重臣 。
在这种状况下 。谁挑头资历都不够 。都不足以压得住阵脚 。皇权就显得非常重要 。倘若皇帝是朱见深 。可以预见 。未来朝堂就会演变为朝廷派系斗争 。于谦一个小小的兵部左侍郎 。凭什么能够左右大局 。承担起保卫京城的责任?景泰帝朱祁钰的力挺!
所以 。选择朱祁钰是王文、于谦等人迫不得已的选择 。他们需要皇帝的支持 。需要一位能压得住阵脚的皇帝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第三个问题:倒霉的为何是于谦?
于谦的下场是历史悲剧 。从他谏言改立皇帝那一天起 。这个结果就注定 。因为他只看到了“政” 。没看到“治” 。
于谦一辈子心系社稷 。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政务上 。心无杂念 。所以 。当别人目障时 。他总能做出最利于国家的决断 。可是他从来不善谋身 。不会审视自己个人的处境 。更不谋个人进退 。所以 。他必然会被让政客们倾轧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这一段细节清晰表明 。于谦从来不是景泰帝的真心腹 。他一直提防着于谦 。有一点风吹草动 。便认为可能是于谦作乱 。
不知道于谦听到这个消息 。有没有心里滴血!
为了国家安危 。于谦冒天下之大不韪 。捧朱祁钰登基 。为了人伦道义 。他又坚持迎太上皇回国 。别人是两面光滑 。他尽做两面不讨好的事 。难怪明英宗恨他 。明代宗又提防他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十六 。明英宗在亲信宦官王振的撺掇下 。决定效法太宗皇帝(即成祖朱棣 。这时候还没改庙号) 。率大军出塞征伐因“朝贡”(其实是互市)不成而悍然入寇内地的蒙古瓦剌部 。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是大明朝当时唯一的选择吗?

文章插图
但让明军始料不及的是 。在擅权开衅、逢君作奸的王振干涉和作祟下 。英宗不采用张辅、朱勇、邝埜、王佐等元勋重臣的意见和计策 。一味纵容王振插手军政 。掌握军事及后勤大权 。导致明军自出兵之始就因行军混乱、粮草短缺、组织失当等因素而自相惊乱 。人心惶惶 。军士和随军民夫多有逃亡 。军心显露不稳前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