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但是接手了硬着头皮也要完成 。看到最后的成品还是感到很安慰 。”君姨说 。
祖籍珠村的君姨已年过六旬 。说起与玩乞巧的缘分 。君姨回忆 。小时候每到暑假妈妈就会带她和姐姐回村参加七夕活动 。
从那时起 。她便对案桌上的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
文章插图
退休后的一次偶然机会 。她去探望婶娘王婆婆时接触到了乞巧工艺 。后来便再也没有离开过 。
加入乞巧协会 。发掘巧娘 。君姨渐渐成为乞巧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
在珠村 。传统文化的氛围非常浓厚 。君姨说 。从春节开始到年末 。每隔几个月就有一场大型活动 。
她笑称 。传统节日的设置是很平衡的 。扒龙舟是男人们的节日 。而七夕则是女孩们的节日 。
文章插图
“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 。而是女儿节 。是姐妹团聚、凝聚乡情的节日 。”君姨说 。之所以会被误传 。是因为原来每到七夕节 。姑娘们便会将自己做好的手工艺品放到祠堂摆放展示 。而小伙子如果看到制作精美又心仪的作品 。就会请媒人向制作这件物品的女方说媒 。
这样的“相亲”方式很多时候都会成功 。因此才有了情人节的误读 。
文章插图
七夕当日 。不少远嫁的珠村姐妹都会赶回来 。团聚吃一顿七娘饭 。寓意佳偶天成的莲藕、象征人丁兴旺的炒丁等好意头菜品纷纷上桌 。既丰富又有意思 。
文章插图
每年端午节过后 。君姨和珠村的巧姐、巧哥们便要忙碌起来 。为七夕节做准备 。
攒了一年的泡沫、毛线、水管……都会变成他们手中“最适宜”的材料 。
从传统的斋塔(即用冬菇、云耳、金针、支竹、粉丝做成的塔状贡品) 。到代表珠村的珠村牌坊、鹊桥相会等布景 。再到最时兴的分类垃圾桶 。案桌上的工艺品琳琅满目 。足足有上百件 。
每一件都是巧姐巧哥手工制作 。而且每年都会更新一次 。
文章插图
可是说到最喜欢做的 。君姨说还是现代的主题 。她还强调 。灵感都是“来源身边事” 。
2010年 。广州举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 。君姨便以亚运场馆和运动健儿为原型 。制作了多个工艺品 。
今年 。为了弘扬粤剧文化 。她特别设计了一组名为《南国红豆 百花齐放》的工艺作品 。融合了折子戏贵妃醉酒、杨六郎出征、红楼梦之惜春咏诗等粤剧名段场景 。
文章插图
众多作品中 。最令君姨印象深刻的是一艘1.2米多高的“神舟飞船” 。
“我当时是看到电视新闻产生了灵感 。决定乞巧节就做这个 。”
但想要做一艘飞船并不容易 。材料的选择就把君姨难住了 。
“我想过用原木 。用旧的房梁 。几次尝试过后发现都不合适 。”君姨说 。
一天 。她在村子里散步 。走到祖屋旁看见堂哥在弄水管 。于是君姨便想到可以用水管来做飞船的主体 。
“最后作品是悬空挂起来的 。我用彩绸做了火焰的造型 。模拟飞船刚刚发射的状态 。” 君姨笑着说 。“没想到这么简单 。做出来效果还不错 。”
文章插图
在“请仙”仪式上 。一个穿着红色汉服的小姑娘紧紧跟在君姨身边 。她是君姨从今年的天河花市里带回来的“学生” 。
“她天天都到摊位来跟我学 。最后一天还说让我继续教她 。我觉得她很主动 。对乞巧文化比较感兴趣 。可以培养 。就建议她来做乞巧节的志愿者 。”君姨介绍道 。小姑娘“今年读初二 。想给乞巧节做英语翻译 。所以提前做了很多功课 。还自己买了一套汉服来参加活动 。”
文章插图
对于乞巧的传承 。君姨一直有着一份担忧 。
“如果消失了真的很可惜 。”所以 。她尽可能参加各类宣传活动 。传播乞巧文化 。
作为志愿者 。她每周给残疾人上3次课 。教授制作手工艺品 。
开学后 。她还是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乞巧社团”的客座讲师 。一周一次教同学们玩乞巧 。
推荐阅读
- 何不食肉糜是什么意思 何不食肉糜是成语吗
- 《论语》中有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问,《论语》读起来真的有乐趣吗?
- 哪张图可以代表七夕情人节?
- 手链品牌女学生,小众品牌手链推荐
- 父母养育之恩,子女如何回报?
- 很多人发“七夕节快乐和早上好”等图片,恰当吗?
- 数字符号1到100圈现成 100以内带圈数字符号生成器
- 在七夕这几天,你有没有拍摄到好看的图片美景,您能不能发出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 心情说说感悟生活 一段很现实的话适合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