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在了西归的路上,赵高和李斯是如何铸造惊天大阴谋的?


谢谢邀请 。
下面 。我们通过始皇帝、赵高和李斯三方的利益诉求来简要还原一下“矫诏”和改立事件的全过程 。
一、秦始皇 。他想要的是江山万年永固 。秦始皇把长子扶苏选为接班人 。多少有点出乎其他人的预料(包括赵高) 。因为他们父子一直脾性不投、政见不合 。这一点就像后来的刘邦和刘盈、刘病已和刘奭、李世民和李治 。皇位传得都心不甘情不愿 。但是 。与这后三者不同的是 。始皇帝却是有意让扶苏接班 。对父子俩所谓的“政见不合” 。始皇帝心知肚明:他自己(法家)为政躁急 。而扶苏正好相反 。那他为什么明知道却还一直固执己见呢?原因就是:他想通过疾风骤雨的手段在短时间内清除一切不稳定因素 。给扶苏留下一个相对清明平和的执政环境 。让扶苏有机会用自己的“仁政”来缓和帝国各阶层矛盾 。实现全社会的休养生息 。就像面对一个重病患者 。他负责用猛药治病 。到扶苏的时候 。只需要用鸡汤、参茸去作调养 。慢慢恢复元气就行了 。因此 。他为了避开扶苏的频繁进谏 。不惜把他“下放”到北方配合着蒙恬去打匈奴 。但是 。他没有想到的是 。他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 。出巡尚未完成就病倒并迅速进入弥留之际 。一切只能通过“遗诏”来实现了 。

秦始皇死在了西归的路上,赵高和李斯是如何铸造惊天大阴谋的?

文章插图
秦始皇死在了西归的路上,赵高和李斯是如何铸造惊天大阴谋的?

文章插图
三、李斯 。他想要的是富贵 。赵高来找他串联的时候 。李斯的心理是极其矛盾的 。一方面 。读书人的自尊让他看不起赵高这样的阉人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另一方面 。始皇帝的知遇之恩让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第二人 。于情于理他似乎都不能背叛始皇帝;但是第三方面 。他老了 。多年以来权力和富贵已经形成习惯 。如果扶苏即位 。他还能继续享受这一切吗?好像有点难度 。因为第一他是法家 。而扶苏却有些儒家的倾向;第二他对太子和太子对他一直不太感冒 。所以两人似乎很难合拍……这么一想 。李斯有点活动心眼 。而且这时他又想起了年轻时的一件事:仓鼠(肥)和厕鼠(瘦)——老鼠是一样的老鼠 。却因为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命运——立扶苏 。他的富贵可能就到头了 。而如果立胡亥 。拥立之功则非同小可 。他的权势、富贵都将继续 。
最终 。在利益面前 。读书人的自尊、始皇帝的知遇之恩都统统退后 。宰相李斯和太监赵高站到了一起 。本该接班的扶苏和本该辅政的蒙恬被矫诏赐死 。心智尚未成熟的胡亥被推上皇位 。大秦帝国的国运从此进入倒计时 。这一点如果始皇帝泉下有知 。他的棺材板都会摁不住 。因为他所期望的千秋万代的帝国 。却几乎起点就是终点!
秦始皇死在了西归的路上,赵高和李斯是如何铸造惊天大阴谋的?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秦始皇在巡游时病于沙丘 。在弥留之际写了遗诏要立扶苏为太子 。托于赵高 。赵高何许人也 。口蜜腹剑 。阴险狡诈之徒 。这时他的野心暴露出来 。由于太子扶苏与自己向来不和 。担心扶苏继位对自己不利 。而胡亥昏庸无知 。且自己又是胡亥的老师 。所以胡亥继位比较容易控制 。就准备篡改遗诏 。
他看出李斯帮助秦始皇 。统一天下 。治理国家 。有很高的威望 。因此只有争取到李斯这事才能成功 。一开始李斯听到赵高想篡改遗诏 。大吃一惊 。断然拒绝 。但赵高知道李斯出身低微 。有了今日的显贵实属不易 。指出如果公子扶苏继位 。丞相之职必定落入蒙恬之手 。
李斯这时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自己是法术治国 。而太子扶苏信仰的是儒家之道 。李斯还推行了著名的焚书坑儒 。且扶苏和蒙恬的关系非同一般 。那时荣华富贵不在 。自己以及家族很可能得不到善终 。又想起了这些年的不容易 。想起了曾经的初衷 。终于妥协了 。
胡亥当了皇帝 。扶苏被赐死 。赵高的阴谋得逞 。但野心却越来越大 。在朝廷中胡作非为 。为了权力。乱杀忠臣 。连秦王室公子公主都不放过 。当然也对丞相李斯进行陷害 。最终李斯腰斩于市 。并夷三族 。刑场上,李斯哭着对儿子说:“我想再和你出上蔡东门 。牵黄犬 。逐狡兔 。还有可能吗?” 穷尽一生追求荣华富贵的李斯 。在临死前才悟透了人生的真谛 。
李斯死后赵高一手遮天 。大小事都由他决断 。甚至不把胡亥放在眼里 。由于朝廷乌烟瘴气 。暴政于民 。全国到处掀起了农民起义 。赵高为了巩固权力 。杀死了胡亥并推举子婴为王 。子婴可不是胡亥 。他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 。知道赵高把自己推上王位 。只不过是傀儡而已 。随在登基之日杀死赵高 。并夷其三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