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
首先需要纠正一下“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并不是出自《道德经》 。而是出自《易经 。系辞》之中: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物品都以品类去聚在一起 。而人是以群体而分居 。
文章插图
不管是什么样的事物 。他都会和与之相近的人处在一起 。和自己同类别的人处于同一个空间 。
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 。如果说用《道德经》这一部重要的经典 。把人群分类的话 。那么会可以分成几类人呢?
可以分成两类人 。分别是违背“道”的人和符合“道”的人 。
《道德经》中说:道是万物的起源 。万物由道生 。道生出万物 。没有主宰万物 。这代表的是一种宽大的胸怀 。
“道”没有名分 。也没有形状 。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于宇宙中间 。这就是一个道的力量 。
道生出万物 。没有居功自傲 。道主宰万物之后 。也不自以为是 。
文章插图
1 违背“道”的人
在人生中 。总有一些人做事的时候并不符合道 。他们做了一些事情居功自傲 。自以为是 。总以为万事万物 。可以通过自我去主宰 。完全是背离了无为而治的一个理念 。
通过自己主观的妄想去主宰万物 。总是以个人的意见去参与到事物之中 。总以为自己很厉害 。不懂得尊重事物本身的规律 。总以为万事万物都可以靠自我去发展 。
这样的一种人看似很聪明 。看似能通过自己的技巧来获得一些利益 。但是这样的人却是最大的一种愚昧 。
文章插图
2 符合“道”的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德经》这部重要的经典,是怎么把人群分类的?有哪几类人呢?】而符合道的人 。在为人处事的状态之中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谦虚以柔弱自居 。
在处事的时候没有自以为是 。即便是建立了一定成就的时候 。也不会自以为是 。他们无论对谁都是一种谦虚低调的状态 。
这样的人是符合“道”的原则 。即便是没有大富大贵 。一生秉持着无为而治的状态去为人处事 。收获的也是一份平静祥和 。这样的人才是人生的智者 。这也是一种“大智若愚” 。
《道德经》这一本书 。可以称得上是哲学的鼻祖 。他给我们带来的是立身处世最智慧的一种状态 。
依靠道的规律去做事 。人生自然能够平静祥和 。一切坦然自若 。
其他观点:
老子在《道德经》中将人分为三类 。“上士、中士、下士” 。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其中说到“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下士闻道 。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
第一种人“上士”
文章插图
“上士闻道 。勤而行之” 。上士这类人听见“道” 。会马上付出行动来 。这类人属于聪明又勤奋的人 。有悟性 。智慧高 。这样的人听说“道”以后 。会深信不已 。没有一点疑惑 。而且一定会勤勤恳恳、坚持不懈的去习练它、运用它;上士天资聪明 。对世界的变化 。对周围的环境 。对新事物新形势的出现 。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 。并能合理利用形势 。设计出相应的谋略以实现自己的志意 。所以这一类人 。只要时机与方向没问题 。往往都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
代表人物为孔子 。孔子就属于有智慧又勤奋的人 。奔走多个国家 。传播其理念 。在教育文化方面的贡献无人能及 。
第二种人 “中士”
文章插图
“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 。“中士”是指有悟性但是缺乏大智慧的人 。这类人通常比较懒惰 。这样的人听说“道”之后 。有时将它放在心上 。有时却忘得无影无踪 。相信和怀疑各占一半 。在半信半疑之间行动力会大打折扣;咱们每个人周边都有这一类人 。很聪明但是经常质疑 。进而懒惰 。这类人往往天资聪明 。但是成就有限 。
代表人物为方仲永 。方仲永是大家公认的神童 。但却因为慵懒没有一往无前去拼搏的动力 。最后活成了平庸之人 。
第三种人 “下士”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黄金有几种金哪种最好 黄金有什么用途和价值
- 我们该怎么样激励孩子学习,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不让孩子走下破路,光想着玩?
- 什么是格子铺商铺 买格子铺坑的就是你交的智商税
- 怎么对待一个不懂眼力见并且听不懂别人说她的人?
- 教师该如何督促学生学习看书?
- 口碑最好的8个保温杯 好看的保温杯品牌推荐
- 你把你的\"粉丝\"当成什么?
-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有什么好的办法激励他努力学习?
- 保价2000会赔2000吗 大件运费险赔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