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结果证明赵括是废物,廉颇也被打的亳无还手之力,那么谁做统帅最合适?( 二 )


作为一军主帅的赵括 。在最后时刻确实还是表现出了些许男子气概 。但是我认为这是不理智的 。毕竟年轻气盛 。但是他忘记了一点 。他所肩负着的是45万大军所有人的前途和命运 。一旦他死了 。群龙无首之下 。赵军哪里还有什么出路呢?
所以我认为赵括最大的失败 。不是被秦军所围 。而是不到最后关头就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他死以后 。赵军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不久便全部投降了秦军 。结果被白起全部坑杀 。
总结:赵括不该完全背锅 。赵孝成王责任不小 。
赵括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军主帅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赞成主动进攻秦军 。所以他得到了赵孝成王的信任 。从而将廉颇换下 。但是赵括到了战场以后 。确实发现了战事的艰难 。不过赵孝成王给了他很大的期望 。并且一直鼓励他主动进攻 。所以赵括只能硬着头皮进攻 。
除了原先的20万大军 。赵孝成王又给了赵括25万大军 。这是赵国的全部资本 。怎么能都给赵括呢?留下哪怕5万人马 。赵括也不至于后方被堵死吧?所以赵孝成王这件是做得不合理 。导致后来没有人马能够突破切断粮道的秦军 。
而且赵孝成王在关键时刻 。只懂得等待 。却不知道想办法营救赵括 。秦昭襄王就跟他完全不同 。他十分果断地出兵帮助白起 。哪怕倾国而出都在所不惜 。赵孝成王有这个魄力吗?在这种君王的领导下 。谁来做这个统帅都打不赢这一战 。
其他观点:
“起翦颇牧 。用兵最精” 。廉颇是和王翦 。白起 。李牧齐名的战国四大名将 。那不是吹出来的 。而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 。可以这样说 。长平之战如果廉颇不行 。那么诸侯国任何一名将军都不行 。当时形势是秦强赵弱 。虽然赵国胡服骑射 。但是无论单兵作战还是整体实力上依旧无法对抗秦军 。这种情况下 。硬拼就是死路一条 。而且是很快就死 。唯一的办法就是据险而守 。苦撑待变 。廉颇选择在长平依山傍水 。深沟壁垒死守 。完全是明智之举 。秦军虽然强大 。但是他们远离本土作战 。巴蜀粮仓遥遥千里 。远水不解近渴 。这时候急于决战的应该是秦国 。而不是赵国 。退一万步讲 。即便是赵国粮草不济 。但是还有办法可想 。而不是向秦军发动自杀式攻击 。事实证明 。坚守非常正确 。长平惨败一年后 。秦军再次攻打赵国 。将邯郸里三层外三层团团包围 。赵国在里无粮草 。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坚守邯郸两年 。把老鼠都吃光了 。守长平再困难也比守邯郸容易吧?最后终于等来了信陵君窃符救赵 。
再说赵括本人 。他父亲对他的评价极差 。认为他就是个夸夸其谈 。自以为是的人 。赵奢曾经对赵括母亲说 。这孩子不适合当将军 。因为他把带兵打仗看的太简单了 。我一生谨小慎微 。外加运气好 。总算没有犯大错误!他要是带兵打仗非得闯大祸不可 。轻则身首异处 。重则全军覆没 。遗害国家 。知子莫若父 。而且史记也记载了他母亲极力反对赵王认命赵括为大将军 。并且有言在先 。一旦出大事不要祸及全家 。可见赵括这个人多么不靠谱 。
东周列国志里面记载 。赵括下令倾巢出动追击秦军 。遭到了很多名将的反对和质疑 。其中就有当年的名将乐毅 。结果这家伙刚愎自用 。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同时赔上了45万赵国生力军 。长平惨败的后果极其严重 。根本不是你说的什么重创秦军 。当时要不是范睢嫉贤妒能进谗言 。要是按照白起的意思乘胜追击 。赵国肯定是万劫不复 。
失败的赵国 。国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本来人口不多的赵国 。几乎家家带孝 。户户哭声 。这哭声完全是对赵括的控诉和诅咒 。
【长平之战的结果证明赵括是废物,廉颇也被打的亳无还手之力,那么谁做统帅最合适?】战争结果就是有胜有败 。实力不如对手 。失败很正常 。但是失败也分小败 。大败和惨败 。廉颇在长平几次小败只是皮外伤 。赵括一次性葬送全部家当 。用惨败都无法形容了 。他要不是废物 。天理难容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