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句古话: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二 )


今天听到一句古话: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很多农民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这个时候农民开始忙着备耕或者春播 。有句俗语说:到了惊蛰节 。锄头不停歇 。指的就是人们开始趁着大好春光 。忙碌着播种 。以期在天气变暖的时节 。让作物萌芽 。到后面有一个好的收成 。
惊蛰节气也分为三侯:一侯桃始华 。也即惊蛰前后 。桃树开始开花 。以亮眼的媚红色点亮人们的视线 。二侯仓庚鸣 。意思是说 。黄鹂在这个时候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开始发出清亮的声音寻求配偶 。三侯为鹰化为鸠 。意思是仲春时节 。因老鹰“喙尚柔 。不能捕鸟 。瞪目忍饥 。如痴而化” 。像布谷鸟一样柔弱 。整体的意思是说 。惊蛰前后 。植物都开始抽枝开花 。动物也开始呼朋引伴 。为新一年的生长和后代的繁衍做准备了 。
三、惊蛰与倒春寒
惊蛰时节 。“春雷响 。万物长” 。雨水渐多 。春耕开始 。但不时到来的倒春寒也会让人觉得春寒料峭 。最难将息 。之所以出现“惊蛰不冻虫 。冷到五月中”的说法 。是因为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 。发现惊蛰这一天的天气与后续一段时间天气冷暖之间的联系 。于是通过一定方式的传播 。形成了这种类似口头禅的说法 。
今天听到一句古话:惊蛰不冻虫,寒到五月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文章插图
那这种联系是有必然性吗?个人觉得有 。但是极小 。因为气候向来变化多端 。一天的天气可能会对后面的天气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影响的范围极小 。换句话说 。每天的天气 。是一个天气过程的片段 。它们彼此之间有联系 。但并没有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其实起更大作用的 。是春季冷暖气流的交汇和运动 。这也正是产生倒春寒的根本原因 。但你非要说它与惊蛰(这一天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确实有些牵强附会 。
不知道您是否赞同我的说法?欢迎留言评论 。共同交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