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一首《忆江南》,有人说出律多,缺对仗,大家可否品鉴指正下?( 二 )


自作一首《忆江南》,有人说出律多,缺对仗,大家可否品鉴指正下?

文章插图
四、关于词牌的对仗
大多数的词牌 。其对仗都不是特别的严格 。同一个词牌 。往往再特定的位置以对仗为正体 。但是也常见到古人作品有的对仗 。有的不对仗 。
仅以《忆江南》举例 。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不对仗的例子 。
白居易的《忆江南》 。3、4句对仗: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刘禹锡的《忆江南》 。3、4句也对仗: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
晚唐花间词人牛峤的《忆江南》 。其3、4句就不对仗:
衔泥燕 。飞到画堂前 。占得杏梁安稳处 。体轻惟有主人怜 。堪羡好因缘 。南唐后主李煜的《忆江南》 。其3、4句也不对仗: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北宋张先的《忆江南· 江南柳》是双调 。不过上下阕的3、4句都不对仗: 隋堤远 。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 。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 。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 。愿身能似月亭亭 。千里伴君行 。
自作一首《忆江南》,有人说出律多,缺对仗,大家可否品鉴指正下?

文章插图
结束语
平仄的调整仅仅是为了符合词谱而已 。仅仅按照词谱填词很简单 。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
至于意境的提升 。修辞的使用 。主题的表达 。还需要作者炼字、炼句 。做好全篇的布局 。这才能真正反映出诗人的水准 。
@老街味道
其他观点:
自作一首《忆江南》,有人说出律多,缺对仗,大家可否品鉴指正下?

文章插图
谢邀 。
自作一首《忆江南》 。有人说出律多 。缺对仗 。大家可否品鉴指正下?
星光远 。醉眼迷离间 。荡漾微光如萤火 。似有仙家夜行船 。思君何日还 。
金奁集里说 。3 。4句以对仗为宜 。是不是也可以不对仗?
【自作一首《忆江南》,有人说出律多,缺对仗,大家可否品鉴指正下?】黑色为主问题 。引用中为题主创作词牌和自疑 。
三、四句对仗问题
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 。毕竟题主自己都说了“金奁集里说:3 。4句以对仗为宜” 。什么叫“为宜”?就是比较合适 。比较好——但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呢 。也无关紧要 。
就好像我们上班的时候 。公司对员工着装要求必须是正装 。但是黑色为宜 。我相信没有人理解不了这个意思吧 。穿个西装上班就可以了 。保证不会扣钱 。黑色最好 。但是灰色、白色 。负责考勤打卡的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扣钱——只要不是奇装异服 。
自作一首《忆江南》,有人说出律多,缺对仗,大家可否品鉴指正下?

文章插图
所以《忆江南》的三四句 。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就好像格律诗中对律绝的对仗要求 。你写得对仗 。是你的本事 。让这两句摇头晃脑念起来的时候特别有韵味 。但是你写得清新自然 。顺理成章 。不对仗也没什么关系 。没有人能因为这个原因否定你的这首词牌创作 。
白居易的《忆江南》 。三、四句对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李煜的《忆江南》 。三、四句就不对仗: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
这就好比白居易穿了黑色西装上班 。值得表扬 。而李煜穿的浅灰色西装 。也没啥问题 。不会被纠察扣奖金——说不定大家都觉得灰色西装好看 。会跟风效仿 。这就是《忆江南》这首词牌的一点点灵活性 。
但是 。前提是必须穿正装——平仄必须严合 。而题主的这首作品 。就是穿了个牛仔裤去打卡 。明明不合格 。却纠结自己的裤子是不是黑色 。
自作一首《忆江南》,有人说出律多,缺对仗,大家可否品鉴指正下?

文章插图
这首词以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为正体 。到了宋朝之后 。随着音乐发展 。单调不足以填充音乐演唱 。于是出现了双调变体 。其实就是把单调的格式重复一遍 。
这就是典型的音乐影响词牌体裁的变化 。
很显然 。题主的这首词从字数来看是走单调正体的路子 。正体单调二十七字 。五句三平韵 。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
我们可以看到 。词牌平仄变化完全是以“仄仄平平”的双音相替变化为准 。也就是说这都是律句 。特别是三四句 。是标准的相对七言律句 。同时还保持字词对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