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形成和兴衰以及帝王顺序简介_唐朝皇帝顺序列表

唐(公元618年~907年) 。是其时世界以及中国古代汗青公认的最强盛世之一 。唐朝在200多年的过程傍边就囊括了“贞不雅之治” 。“开元盛世”汗青为数不多的大盛世 。大唐高祖李渊于618年成立唐朝 。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唐太宗李世民创始“贞不雅之治” 。在其昌盛时的公元7世纪 。一度成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安眠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边境疆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 。在690年 。67岁的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 。定都洛阳 。史称武周 。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 。还都长安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 。登基创始了 。开元盛世 。开元年间国力到达极盛 。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灿烂的成就 。李隆基后期志满意满 。决意纵容享乐 。从此不问国是 。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 。愈加沉湎酒色 。又因为其时兵造由府兵造改为募兵造 。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兵士连系在一路 。就呈现了边将专军的场面 。然后呈现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逐步式微 。至天祐四年(907年)消亡 。唐共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 。共历289年 。

大唐王朝形成和兴衰以及帝王顺序简介_唐朝皇帝顺序列表

文章插图
【大唐王朝形成和兴衰以及帝王顺序简介_唐朝皇帝顺序列表】李渊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 。一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 。在其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 。陇西李氏从秦代起头就是出名的武将军人世家 。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和秦国名将李信等出名将军 。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后代 。北周期间 。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 。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 。北周末年 。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隋朝在大业年间 。因为隋炀帝滥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 。招致隋末民变 。李渊见全国大乱 。隋朝的消亡不成改变 。便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
大业十三年(617年)蒲月 。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 。一路百战百胜 。十一月攻占长安 。拥立代王杨侑为帝 。改元义宁 。即隋恭帝 。李渊自任大丞相 。进封唐王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 。隋炀帝死 。蒲月 。杨侑禅位于李渊 。李渊称帝 。成立唐朝 。国号"唐" 。改元武德 。定都长安 。隋朝消亡 。杨侑降为酅国公 。置居长安 。次年蒲月逝世 。然后 。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次子李世民为秦王 。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为了皇位而斗争 。626年李世民策动玄武门之变 。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 。控造长安 。李渊深知形势 。于是禅让帝位 。成为太上皇 。李世民继位 。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命令修葺洛阳国都 。号称洛阳宫 。李世民在位期间都洛阳前后共计11年 。
唐太宗从隋末农人起义中认识到群寡的力量 。吸收隋灭教训 。重视苍生生活;留神吏治 。选贤任能 。知人善用 。从谏如流 。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纳了以农为本 。厉行节约 。休摄生息 。文教复兴 。完美科举轨制等一系列政策 。使得社会呈现了较为安靖的场面;并鼎力平定外患 。尊重边族风俗 。促进了民族交融 。安定边陲 。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 。在其执政的贞不雅年间(627年-649年) 。在君臣的通力合作之下 。呈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开展、社会安靖、武功昌隆的治世场面 。史称"贞不雅之治" 。那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 。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基了厚实的根底 。
大唐王朝形成和兴衰以及帝王顺序简介_唐朝皇帝顺序列表

文章插图
李世民画像
唐太宗晚年 。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 。成果都被废掉 。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 。贞不雅二十三年(649年) 。唐高宗李治即位 。唐朝国都迁至洛阳 。即位之初 。他继续施行唐太宗制定的各项政治经济轨制 。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配合辅政 。君臣纷繁服膺太宗的遗训遗嘱 。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谏、爱民 。
李治即位后对群臣颁布发表:"事有未便於苍生者 。悉宜陈 。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 。问以苍生疾苦;太宗训令崇俭 。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功之 。" 唐高宗君臣们率由旧章 。照唐太宗时法令施行 。故永徽年间 。边境安靖。苍生阜安。有贞不雅之遗风 。史称"永徽之治" 。其在位期间 。唐朝的领土最广疆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 ) 。高宗后来圣体情况欠好 。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置 。高宗身后不久 。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 。是为唐中宗 。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 。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 。是为唐睿宗 。平定了徐敬业指导的叛逆后 。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 。皇后武氏废睿宗秸号称帝 。改国号“唐”为“周” 。定都洛阳 。史称“武周”(公元690年-公元705年) 。自称圣神皇帝 。武后也成为了中国王朝汗青上独一自称皇帝的女人 。因为谥号中的“则天”二字 。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 。但那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