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驾崩后,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爷里选择一个继任者?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一 。登基十年的明宣宗朱瞻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患病 。并迅速病危 。延宕到正月初三 。皇帝的病情已经无可挽回 。于当日在京师皇宫乾清宫驾崩 。年三十八岁 。二月初九 。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在祖母太皇太后张氏的辅佐下 。继位称帝 。成为大明新的君主-明英宗 。
宣宗在十年前 。即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仁宗去世时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 。那时候的宣宗已经是二十八岁的成熟男性了 。但是膝下却只有三个公主 。没有皇子 。这也是成为皇帝后的宣宗心中最为忧虑的事情 。因为按照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当年拟定的《皇明祖训》中的规定:帝位传承需遵循立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制度 。如果宣宗无子的话 。那么将来他驾崩后大明皇位可就要被宣宗的弟弟、仁宗的皇子们拿到手了(宣宗的同母弟越王朱瞻墉就一直没有就藩封国浙江衢州 。而是呆在京师内 。作为潜在的帝位备胎 。维护着大明帝系在仁宗一脉传承的安全性) 。
更有甚者:就在宣宗登基时 。他的叔父汉王朱高煦就因为长期以来对仁宗、宣宗父子的忌恨和不满(当年成祖立储时 。汉王费尽心思争夺储位 。最后还是败给了当时是皇太子身份的仁宗) 。悍然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在封国乐安州(山东惠民)起兵作乱 。虽然最后叛乱被平定 。但是这也给宣宗一个大大的警告:皇储未定、国本未固 。大明江山社稷始终有改弦易辙的危险 。

明宣宗驾崩后,为何不能在朱姓的王爷里选择一个继任者?

文章插图
宣宗的原配妻子:皇后胡善祥 。是宣宗为皇太孙时由成祖亲自挑选指定 。赐予宣宗作为太孙妃的 。胡善祥和宣宗成婚后夫妻感情较为和睦 。还先后为时为皇太孙的宣宗生下顺德公主、永清公主两个女儿 。不能说侍夫无宠 。
但是皇家子嗣 。以皇子为重 。胡善祥生了两个女儿 。没有儿子 。这就让宣宗后嗣无人 。大统将来可就空虚了 。虽然作为皇太孙(后来是皇太子)的宣宗当时还年轻 。不患无子 。但是胡善祥本人却压力山大 。大明后继无人的问题 。全压在了她的身上 。
另外 。宣宗幼年时 。就因为外祖母彭城伯夫人(仁宗岳母、太子妃张氏之母)的缘故 。和山东永城(太子妃张氏老家)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相识 。并成为了青梅竹马般小儿女关系 。日后孙氏几乎成为了皇太孙妃第一人选 。只是因为成祖横插一了杠子 。最后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 。皇太孙选妃时 。山东济宁锦衣卫百户胡荣第三女胡善祥成为了太孙妃 。而之前呼声最高的孙氏却意外落选 。只得以皇太孙嫔的身份进入东宫 。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八月与皇太孙朱瞻基和太孙妃胡善祥一起在皇宫内正式举行大婚礼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年初 。在太孙妃胡善祥连生两个公主后 。受宠的太孙嫔孙氏也为皇太孙诞育一女---常德公主 。成祖在生前所见到的三个重孙辈 。全都是曾孙女(此时成祖诸孙中 。只有皇太孙朱瞻基诞育子嗣 。还全都是女儿 。其余诸孙:皇太子诸子、汉王诸子、赵王独子全部没有诞育后嗣)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 。成祖驾崩 。皇太子朱高炽奉遗诏即位 。即明仁宗 。皇太孙朱瞻基也进位一步 。成为皇太子 。十个月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 。仁宗又突然在京师去世 。皇太子朱瞻基自南京火速返回 。即位称帝 。即明宣宗 。由皇太孙而皇太子 。再由皇太子而成为皇帝 。宣宗在不到一年内就成为了大明江山的新主人 。
登基时的宣宗已经二十八岁 。虽然在成祖当年的悉心栽培下 。宣宗对于朝政大事熟稔于心 。治理国家也驾轻就熟 。对于反叛的叔父汉王朱高煦直接就轻松拿下 。但是对他来说 。迟迟不能诞育皇嗣、大明国本不能确定 。这件事才是最糟糕的重压 。如果自己同汉成帝、唐文宗、宋仁宗、元成宗一样没有亲生子嗣承袭大统 。那么将帝系就会转移到旁系宗室手中(比如越王) 。自己即使文治武功再出色 。也将会落得一个无嗣弃世、后事凄凉的境地 。
因此 。宣宗在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平定叔父汉王朱高煦作乱、并迫使另一叔父赵王朱高燧俯首、缴还护卫兵力后 。内部不稳定因素已经基本消除 。接下来就是江山社稷后继有人的事情需要特别落实了 。这以后的一年内 。宣宗抱着早日诞育皇嗣的殷切希望 。于后宫中旦旦而伐 。期盼能够早日迎来皇子降临 。从而为大明帝系大宗的延续尽到本分、皇统不至于转移至其他旁系小宗(即宣宗诸弟:郑王朱瞻埈、越王朱瞻墉、襄王朱瞻墡、荆王朱瞻堈、淮王朱瞻墺各支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