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在上文言文课的时候,如何活跃气氛不会枯燥无味?


【语文老师在上文言文课的时候,如何活跃气氛不会枯燥无味?】在高中语文学习中 。文言文一定是重中之重 。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县中” 。整个高中阶段所有的语文课堂 。一半贡献给了文言文和诗歌 。一半贡献给了试卷 。而讲评试卷的过程中 。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讲文言文和诗歌 。如果让学生觉得老师讲文言文枯燥无味 。那基本上意味着学生三年的高中语文课堂 。都将在枯燥无味中度过了 。
从高中语文老师的角度 。上文言文课程中老师出现的最常见问题是赶进度 。重词义积累 。一篇文言文 。一节或两节的时间必须字词梳理好;讲试卷中的文言文 。上来就是积累词义 。老师台上读 。学生台下记 。一节课下来 。试卷写满了 。老师功成身退 。留给学生一堆知识点 。——这样的课程 。学生认真去听去记 。当然会有收获 。但枯燥无味那也是必然的 。
想要摆脱文言文课堂的枯燥无味 。语文老师一定要调整思路 。不要想着一节课把多少东西“灌”给学生 。——一节课让学生积累三五个实词 。学生会有收获感 。但你一节讲满满一黑板的实词虚词 。还都是一词多义 。每一个词要列12345 。让学生怎么提得起兴趣!有些学生甚至觉得老师就像是孔乙己在告诉他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所以我在课堂上 。一节课让学生积累的实词、虚词等知识点 。一定不超过五个 。一节课五个 。高一开始积累 。到了高三 。再多实词也都能掌握了 。
节省出来的时间用来干嘛?一是引导学生去运用实词 。二是讲解相关的文化常识 。前者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后者是展现老师的个人博学和风采 。去吸引学生 。
课堂上要求学生积累的文言知识点 。要引导学生去运用 。去写文言语句 。语言学习不去运用 。一定不会有人感兴趣 。但若结合现实生活 。或者刻意用某个文言实、虚词造句 。那种维和感和新鲜感会让学生兴趣大增 。
比如在讲到“使”这个词的含义时 。让学生去翻译一句话:使使赵王使使使于秦 。这句自造的语句让学生一读便有兴趣 。并试着对照刚刚积累的多种含义去尝试翻译 。最终得出结论:
使(如果)使(让)赵王使(派遣)使(使者)使(出使)于秦
一句话 。基本囊括了“使”这个实词高中阶段常见的所有词义 。学生以后见到这个字 。自然就能想到这句话 。并且联想到多种含义 。
每次积累了一些词的时候 。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创作 。写上两三句文言 。把词嵌入进去 。然后当堂展示 。大家去品评写得如何 。用得合不合适 。对古人的作品 。学生可能没有兴趣 。但去点评同学的“作品” 。学生一定很踊跃 。而且 。长期坚持下来 。还真有学生对写文言文越来越有兴趣 。

语文老师在上文言文课的时候,如何活跃气氛不会枯燥无味?

文章插图
本来文化常识相比于词语积累就更吸引学生 。再在讲解中穿插讲解一些古人典故 。把文言文变成讲故事 。课堂气氛自然会好很多 。
语文文言文的课堂 。不应该是纯粹的记笔记 。背琐碎的知识点 。而是应该在适当的知识积累之外 。多一些文化的熏染 。多一些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自觉地感觉到文言文的趣味性 。
更多知识敬请关注“金牌小书童” 。混迹省重点高中多年 。愿与各位分享语文学习经验 。
其他观点:
个人觉得 。文言文比现代文章更精炼 。更隽美 。无论是叙事、抒情、言志或是写景 。文言文都能够准确给世人一个清淅感观 。从内质上讲 。经得起时间推敲 。
唯有深厚古文功底 。能够深入浅出 。才能把枯燥的文言文讲出味来!
其他观点:
如何使文言文课饶有兴趣 。①采用现代白话文讲文言文所涉故事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②故事语言与文言句式匹配 。先增印象 。③学习语法句式 。④增强课下文言文与白话文亙译兴趣活动 。巩固加深印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