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同类题材韩国电影《熔炉》和《素媛》,怎么评价《嘉年华》对未成年少女的关注?


当得知《嘉年华》在金马奖拿下最佳导演的奖项时 。我简直对金马奖都转粉了 。虽然一向觉得 。金马奖还是偏向本土电影 。口味有些太淡 。有些故意跟票房过不去 。但一个有态度的电影类奖项总是可爱的 。特别是当公布《嘉年华》或最佳导演奖的时候 。青龙奖也宣布了宋康昊凭借大热影片获得影帝的消息 。这是态度的胜利 。是现实主义的胜利 。
说回《嘉年华》在现在的电影环境下 。《嘉年华》的克制和稍显仓促的结尾都已经是“你懂得”处理方法 。但导演可以关注到这个主题 。可以以两位少女的视角串起整个故事 。可以平静完整的讲述各阶层各年龄层的女性目前的生存现状 。都是难能可贵的 。导演说11岁的那个小演员并不能完整的明白自己演出的“性侵”是什么 。所以干脆没有给她讲 。而14岁的天才少女文淇这次也凭借另一部影片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两个小姑娘的表现小编认为并不比《素媛》和《熔炉》里的小演员差 。而并没有激烈冲突的《嘉年华》比起有激烈抗争的《素媛》和改变国家法律的《熔炉》显然要“温吞”一些 。不过我国的观众“感同身受” 。心里的痛相信比观看韩国影片更加真切 。而更加贴近我们生活 。没有激烈反抗斗争 。只有无奈的心痛的情节 。让人更加难过 。
而“我们不停止斗争 。并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 。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种经典的台词并没有出现在《嘉年华》中 。但镜头表现出的每一丝绝望都比明确的呐喊更加让人无处宣泄 。《嘉年华》留给我们的思考显然比两部韩国影片更加具体 。(D)
其他观点:
周五去电影院看了《嘉年华》 。感慨万千 。这是一部值得每一个家长去看一遍的电影 。不同于《熔炉》和《素媛》 。文晏导演的《嘉年华》没有把侧重点放在官员性侵幼女这个事情本身 。而是讲述了社会在这样的事情发生以后 。我们的一种失职 。包括那些女孩在艰难的环境下如何成长 。怎么去面对 。电影中每个女孩的角色都是一种境遇的反映 。每个人都是被社会塑造的个体 。都是普通而真实的存在 。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 。
小米是典型的“问题少女” 。十三岁离开老家去海边城市打工 。唯一的要求就是喂饱肚子 。小小年纪的她 。早早体会到了复杂社会的阴险狡诈 。她的脸上是与年龄不符的冷漠 。眼神也常常是恶狠狠的 。在她眼里 。这个世界对她是不友好的 。同样的 。她也回报以无情 。
小文是婚姻不幸的妈妈的撒气桶 。得不到妈妈的关爱 。她叛逆又脆弱 。事情发生后 。妈妈并没有从自身寻找问题 。而是把问题归咎于小文 。怪她整天披头散发 。怪她穿华丽丽的裙子 。试图模糊她的性别意识 。强行剪了小文的头发 。
另一位女孩小新变相成了父亲巴结领导的牺牲品 。可悲的是 。小小年纪的她竟然连一点点性教育常识都没有 。一直傻傻的被父母的“好听话”蒙蔽着 。根本不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 。
电影从女性的视角解读了各个年龄段女性的遭遇 。尤其是未成年女孩 。抨击了在权势、金钱的压制下社会的冷漠以及对未成年少女保护意识的缺失和保护政策的不健全 。它真真正正的让我们感受到 。遇到危害后 。缄默是多么可怕!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个人力量永远无法与集体抗衡 。女性意识的觉醒势不容缓 。
【相比同类题材韩国电影《熔炉》和《素媛》,怎么评价《嘉年华》对未成年少女的关注?】其他观点:
当《嘉年华》亮相威尼斯的时候公众对它的关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高 。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剧情片 。国内最先看到的人们对它最大的担忧是是否能过审 。而仅过了不到三个月 。它就在国内院线上映了 。所以首先我们能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嘉年华》并非致力于冲击国内的电影审查 。也不是想成为《熔炉》或者《素媛》那样造成轰动全国甚至完善法制体系的里程碑式作品 。因为目前来看 。无论一部电影在国内具有多么跨时代的意义 。它的影响力始终是无法跨越娱乐界限的 。所以倒不如说《嘉年华》的目光是落在对人自身的剖析上 。把“少女”这个介于孩子和成人之间的状态 。进行了一次从华语电影里鲜少被提及的视角出发的深度探讨 。
其次 。《熔炉》里讲的是一群有生理障碍的孩子 。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更像是被大众的目光放逐的群体 。这种缺乏足够来自家庭的爱和关注的预设和《嘉年华》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 。文晏给了电影中两个遭受性侵的少女完整的家庭 。或者至少说是都在父母监护下成长起来的 。小文的无奈受制于父母身份的卑微 。她从一个孩子刚刚开始走向少女阶段 。内心里叛逆的萌芽和性格中勇敢可以让这个角色在电影里独当一面 。而小米更像小文成长的下一个阶段 。在对周遭没有任何掌控能力下的自我放逐 。这种学会了对自我命运掌控的成长尽管并不完全是善意的 。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少女同样也是女性的独立一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