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自然生存的法则就是趋利避害 。此话的意思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人性使然 。但这个有背于天道 。我们应该时时自醒 。切勿过分 。以防不测 。
其他观点:
怎么解释“人之道 。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首先 。原文如下所示:
天之道 。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 。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① 。)
注释:
①:饶尚宽先生认为 。以上几句与本章文义不合 。疑为错简 。应当删除 。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文章插图
其次 。译文如下所示:
自然的规律 。不是很像拉开弓弦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 。弦位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用力过大就减少它 。用力不够就补足它 。
自然的规律 。是减少多余的而弥补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 。而是要减少不足的 。来供养有余的 。
谁能够用有余来供养天下的不足呢?只有得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
(所以 。有道的圣人培育万物而不占有 。成就功业而不居功 。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文章插图
第三 。怎么解释“人之道 。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1)老子认为“天道”才是最公平的 。
无论是“高”与“下” 。还是“有余”与“不足” 。天道都能够随时调节 。如“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 。”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文章插图
(2)现实社会却是信奉自然法则 。弱肉强食 。
老子认为 。既然“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那么人间社会的法则就应该顺应自然 。合乎天道 。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
现实却恰恰相反 。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道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 。”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现实社会奉行的是弱肉强食 。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文章插图
(3)从正反两面来看待“人之道 。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
①正面: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
在自然界 。物种之间都会相互竞争 。唯有适应自然者才能够生存下来 。
对于人类来说 。欲望 。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
一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 。只要有10%的利润 。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 。就会活泼起来;有50% 。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 。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 。就会使人不怕犯罪 。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 。它就会鼓励它们 。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 。
正所谓:“存在即是合理” 。
只要能够将“欲望关进笼子里” 。那么就能够给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并且也不至于被“欲望所吞噬” 。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文章插图
②反面:懂得变通 。弥补差距 。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 。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就是木桶定律 。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
生活中 。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终究是有限的 。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板” 。然后制定计划 。弥补差距 。
比如小强的语文与数学两门功课 。数学成绩优秀 。语文成绩不太好 。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 。小强可以在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下 。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花在语文功课上面 。
这样 。就做到了“损有余而补不足” 。唯有如此才能够补足短板 。取得好成绩 。与此同理 。工作中亦是如此 。
我是“@禾牧之”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吧!
参考资料:中华经典藏书《老子》饶尚宽译注
其他观点: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道无私 。。五行胜复 。。人有私心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