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吗?


《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
【《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吗?】《论语 》中有一句令我感触颇深的话 。是《为政》篇里的这一段:“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 。谄也;见义不为 。非勇也 。”明明不是你的祖先 。你去祭拜 。就是谄媚 。应当站出来担当的事情却畏缩不前 。就是没有勇气的懦夫 。这样的金刚怒目 。正气凛然的表达思想的句子 。在孔子的章句里并不多见 。用现在的话说 。一向温文尔雅的夫子已经出离愤怒 。直接开骂了!你们这些认错了祖宗的东西 。明摆着不是你家的坟头 。里面埋着的也不是你的祖宗 。你却非拜不可 。非要趴在人家的坟头上哭嚎不可 。这样不知羞耻去巴结讨好强势力量的勾当 。不是世风堕落到了极点 。是没有人能做得出来的 。“谄也”二字 。就等于骂人是一个“大马屁精” 。以孔子那样深厚的修养、儒雅的风度 。不是悲愤难抑达到极致 。是不会这样说的 。
春秋战国是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 。在礼崩乐坏的世道人心面前 。孔子说出的这句话 。令我感触颇深 。我想起了自己在一家国内有名的网站论坛里潜水时 。经常看到那里集聚着一大批人 。不遗余力的吹捧他们的理想天堂 。倡导“全盘西化 。”丑化自己的历史文化 。他们太像孔夫子说的那种在别人的坟头上卖力地哭嚎着的人 。他们似乎不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 。他们的精神已经被掏空了 。他们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一批“精神美国人” 。
我还想到曾经见识过的那些屁股从来就不会坐在自己的国家民族 。自己的历史文化一边的各种光怪陆离的人物。他们的丑态原形 。孔子在2000多年以前就给他们勾勒得惟妙惟肖了 。从历史长河里的盛衰废兴去看 。这些拜错祖宗的人 。轻率地以为自己的民族国家注定会是输家 。其实不过是鼠目寸光而已 。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传承至今 。太多的磨难 。太多的曲折 。都一个个挺过来了 。这种倔强的生命力 。不是那么容易泯灭的 。想通过文化上的渗透和倾销来动摇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是非常肤浅 。非常可笑的想法 。《论语》里的这句话 。不就是对于中华文化里的强健的民族精神的佐证吗?不正是彰显出炎黄子孙的骨气吗?有了这样的精神气质 。才会一代代涌现出见义而勇为的勇士 。中华大地 。才会成为英雄辈出的沃土 。

《论语》中的哪一句话令你感触颇深?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吗?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论语中深刻的句子太多了 。就拿开篇的几句来说 。就非常重要 。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他在说学习的重要性 。也是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 。让自己变丰富 。通过学习 。实现生命的愉悦 。
怎么才是以学为悦 。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
学习并非是坐在课桌前 。看看课本就叫学 。悦也不只是哈哈一笑就叫悦 。
它强调的是真正的学与真正的悦 。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这句话所说的 。第一是礼 。对朋友的到来表示欢迎 。
第二 。是讲乐 。同乐 。共乐 。
因为朋友一是志同道合 。二来 。他会合而不同 。朋友就表示包容性 。多元化 。
朋友像知识一样 。都是可以让人生更加丰满 。
反过来 。知识也像朋友 。是可以依赖的 。
因此好学与结交朋友有没有相通的地方?
应该是有的 。
最终都是可悦 。可乐 。
第三句叫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与前两句联系仍然很大 。
世界上不只有朋友 。不只有懂你 。了解你的人 。
怎么办?就是一个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 。不生气 。淡然 。坦然 。自然 。
世界上有人知道真理 。但是更多人不知道 。对这些无知的人怎么办?不愠 。淡然 。坦然 。自然 。
孔子说 。做到这样的话 。那就可以算君子了 。
这是对包容性与多元化的进一步阐释 。
这三句话 。开宗明义 。寓意深刻 。弄懂这三句话 。对搞明白中国文化是有很大帮助的 。
其他观点:
读《论语》让我们看到了思想的价值和光辉 。
懂得了人的学习修养是终生的任务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论语·为政篇第二》) 。倾听生命成长的声音 。在绝境中醒悟升华、在顺境中不断成熟 。清醒地认识自己 。珍惜时间的馈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