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


套用一句足球解说词就是:留给司马懿的时间不多了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71岁 。机会错过不会再有 。而从他夺权之后的行为来看 。其目的显而易见 。就是为子孙篡魏清障铺路 。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在焦急中耐心等来的一个绝佳机会 。并非偶然的突发事件 。此次行动应该酝酿了很久 。至少在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的时候就有了定夺——3000死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 。招募、训练、隐匿、运作绝非朝夕之功 。司马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是因为他在曹爽集团的排挤下正在失去权力 。而他失去了权力 。也就意味着子孙不能承继大业 。

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

文章插图
曹爽与司马懿最初并无冲突 。还拿他当爹一样供着——“恒父事之 。不敢专行” 。当然这个可以理解为手段 。不一定出自真心 。但他对司马懿也的确没有明显抑制 。曹叡托孤时司马懿是太尉 。没有“录尚书事”的行政权 。少帝曹芳继位后其职务变更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绝对的实力派 。曹爽是曹叡托孤的第一辅臣 。彼时曹芳才8岁 。司马懿的任命肯定要征询他的意见 。他不反对即是说明戒心不大 。
后来曹爽想掌控尚书台 。不想再让司马懿录尚书事 。便奏请天子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这里就要敲黑板划重点了 。曹爽建议的职务是大司马而不是后来任命的太傅 。大司马位高权重 。此前历任该职的是曹仁、曹休以及曹爽他爹曹真 。都是曹魏的宗亲股肱 。不应视为排斥 。至于大司马为何又成了皇帝的老师太傅 。《晋书》中有明确交代 。即“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 。也就是朝臣们都认为大司马是个累人的活 。出于关怀才建议60出头的司马懿出任太傅的 。不是曹爽的个人行为 。
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

文章插图
曹爽此举的目的 。是打算任用何晏、邓飏、丁谧等人进行后世称为“正始改制”的行政改革 。也正是这项改革危害了司马懿的核心利益 。成为他铤而走险的导火索 。“正始改制”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厉行节俭不用说 。司马懿也没反对的理由 。取消州、郡、县行政体系中郡一级设置的简政政策也没来得及实行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何晏主持的选举 。也就是改革九品中正制用人上的弊端 。限制“中正”对人事的过多干涉 。将权力集中到尚书台 。中正多由世家大族掌控 。其代表和代言人司马懿自然就成了排挤对象 。司马懿权力边缘化 。于是在家装病等待奋力一博 。
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

文章插图
曹爽其实没打算杀司马懿 。毕竟他没了实权 。只要老老实实就行 。司马懿装病后就更没必要了 。他没采取任何监视措施就是证明——期间只让李胜探听过一次虚实 。还找了个履新辞行的正当理由 。司马懿就没那么客气了 。曹爽弃权后即被软禁 。监视可谓密不透风 。而司马懿最终食言 。将曹爽兄弟以及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全部夷灭三族、斩草除根 。就完全是为子孙铺路的态势了 。
其他观点:
高平陵事变本质是一场政治权力斗争 。原本是两大政治集团了为争夺核心权力而进行的一场事变 。事变的一方是以曹爽为首的纨绔派 。事变另一方是以司马懿为首的元老派 。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中心历来就是权力斗争的集中点 。能够放得下权力的人 。五千年历史上廖廖无几 。除了范蠡、张良外 。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 。都是不愿意放弃的权力的人 。哪怕暂时处于权力的低谷 。
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

文章插图
要了解高平陵事变 。就得了解当时曹魏的政治形态 。
魏明帝曹睿病重之际 。以司马懿和曹爽为辅佐重臣 。曹睿的这个托孤人选及结构都是不合理的 。以初出茅庐的曹爽和久经沙场的司马懿辅政 。能力实在相差太多 。这样就不能形成制衡 。魏明帝的托孤人选为高平陵事变埋下隐患 。
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

文章插图
曹爽一党有: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人 。这些人除了曹爽的亲兄弟之外 。其他大多是曹睿时期因为浮夸而被排斥的人 。真本事不多 。但排斥人的本事不小 。
司马懿一党有:司马懿、蒋济、高柔、王观、陈泰等人 。这些人大多是曹魏老臣 。比如太尉蒋济是三朝元老 。陈泰是陈群的儿子 。高柔是袁绍外甥高干的堂弟 。这些人原本就是曹魏的重臣 。颇有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