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朕御极之初 。尝意至十三年时 。国家必有拂意之事 。非计料所及者——《清高宗实录》”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皇后去世
皇帝的感情世界 。对他的执政风格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众所周知 。乾隆此生最爱的女子就是富察皇后 。她的去世 。给乾隆的感情世界造成很大的创伤 。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如果是普通人 。影响有限;可乾隆是皇帝 。一旦处于极度的悲痛之中 。就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通过惩罚他人来释放自己的痛苦 。
翰林院书写富察皇后的悼词 。因有一处翻译错误让乾隆很生气 。导致刑部尚书被判秋后处决 。相关人员一律革职 。平时最多警告一下;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祭祀用的桌子板凳不够干净 。乾隆看了不顺眼 。结果负责此事的光禄寺大员一律革职;
皇后去世 。有大臣百日内剃发 。乾隆知道后勃然大怒 。认为这是对皇后的不尊重 。后果就是两位总督被赐自尽 。两位巡抚被革职……
仅仅因为皇后葬礼 。大清几十名官员以及两位皇子被处理了 。原来风平浪静的朝堂 。因乾隆的悲痛而刮起台风 。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连深谙帝王心的张廷玉也没想到 。
皇帝对官僚集团多年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时间久了 。这些官员就开始“蹬鼻子上脸” 。各种歪风邪气都冒出来了 。又回到了康熙晚年那种懒散的状态 。
许多地方官 。上班就是走过场 。更有甚者半个月不去衙门;未处理案件 。堆积如山;贪污之风又开始抬头;军备松弛 。士兵涣散 。面对西边小叛乱都搞不定……
“仁政”造成了大清官僚群体的整体堕落 。与乾隆的期待完全相反 。这些因素推动着乾隆反思过往的执政策略 。后来 。乾隆反省自己初政时说:
我登基之初 。还有“好名”之心作怪 。阅事既多 。才深知政治必须出于大公至正 。才能不走偏——《清高宗实录》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形势推动着乾隆改变风格 。他需要一次大变脸 。对大清这台机器来一次大的“翻修” 。
其他观点: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乾隆既位后一心抱着儒家思想治国理念 。施行仁政而改变他父亲的做法 。认为有必要以实际行动对过往进行纠偏 。他连发谕旨对雍正朝被处理的叔辈皇族和其子侄都从宽处理 。该复籍的复籍 。该平反的平反 。扫除了皇室成员对乾隆父子的怨恨 。让他们都对新皇帝刮目相看 。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帝国上下一下子从雍正的严酷转而成为乾隆的宽仁 。这本来是新君即位赢得人心的需要 。也是乾隆这位饱读儒家经典的年轻皇帝其价值观在国家行政管理上的自然体现 。另外一点 。经过雍正13年的高压统制 。吏治有了明显改善 。乾隆认为此时适当“放松”些 。对于他这个新君有这个必要 。也有这个本钱 。
大清在乾隆的手里走过了13年 。乾隆13年确实对于乾隆来讲是个分水岭 。这年一直与他朝夕恩爱的富察皇后去世了 。他也从一个对治理国家懵懂年轻的皇帝成长为一个经验老道又善弄权术的最高统制者 。
乾隆十三年的官场风暴,乾隆对大臣的态度从开始的以礼待之逐渐变成了颐指气使,这是为什么?

文章插图
乾隆对这帮官僚越来越感到不可理喻 。他感觉自己以诚相待而得到的还是欺瞒和贪婪 。而且得寸进尺 。老百姓也是这样 。给予宽松仁和的政策 。只要一有机会能获利就见缝插针 。为了蝇头小利扰乱治安 。仗着人多群体公然违背法度对抗官府 。
乾隆开始反思这是怎么回事 。他像一个刚刚在社会上历练过的孩子 。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父亲的话和做法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经过一系列挫败和见怪不怪后 。突然觉得父亲当初的英明和先见之明 。并不是父亲雍正不愿意施行仁政 。宽御天下 。而是官僚集团和愚古不化的刁民实在是不能宽大仁和 。
这位中年皇帝感到似乎开窍了 。原来治理国家凭儒家的书卷气 。靠自己良好的出发点 。到最后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正是乾隆13年 。皇帝治国理念从儒家向法家过度 。《韩非子》经常摆上他的御桌 。原来他反感这个理论家的话 。现在读起来如沐春风 。君主控制臣民不能凭道德仁政 。要通过严峻的法度和设法加强威慑力量 。乾隆奉之圭皋 。因为他的实践告诉他 。只有韩非子的调子才符合实际情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