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为何后来被废掉了?( 二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弘皎默默无闻地死于宁郡王府 。身后谥号“良” 。称宁良郡王 。同时 。宁郡王爵位在弘皎去世后三世降封 。一路从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直降到奉恩辅国公 。然后才以辅国公世袭 。这一支怡亲王小宗后裔 。因为始祖弘皎的不谨慎 。永远失去了世袭郡王资格 。(当然 。百年后的机缘巧合之下 。弘皎后裔又奇迹般获得了大宗宗子地位 。承袭了世袭怡亲王爵位 。)
在两个兄长不自量力挑战皇权的愚蠢行动中 。第二代怡亲王弘晓因为才满十八岁 。年幼本分、谨小慎微 。所以没有被牵扯进“弘皙谋逆案”内 。算是为怡亲王一系保住了根本 。但乾隆帝还是对其没有主动出面举报弘昌、弘皎二人的作乱之事而心有猜忌 。虽然表面上不予加罪 。但私下多少有些恼怒 。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和八年(1743年)八月 。乾隆帝借口弘晓年幼不谙政事 。将其所兼任“管理理藩院事”、“正白旗满洲都统”两职免去 。让他回府“安心读书” 。此后 。弘晓再也没有担任过朝廷的重要差事 。只是以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 。参与朝廷大典、按例列班朝觐、名义上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 。仅此而已 。
弘晓也乐得清闲 。为了不让皇帝猜忌自己 。于是尽量减少对朝政的参与 。一心专注于收藏古文典籍 。他在怡亲王府内修建了数座精美的藏书楼 。分别取名“乐善堂”、“明善堂”、“安乐堂” 。把费尽心思搜集而来的古典文献、善本孤本、传世典籍都藏于其中、时时观摩 。并根据诸多藏书写出了《明善堂集》 。作为自己一生志趣爱好的总结 。
如此低调、内敛的处世哲学 。和远离朝堂、以藏书家和诗人自娱自乐的态度 。使得弘晓躲过了来自乾隆帝的打击 。得以将世袭罔替的怡亲王爵位安稳守住 。给父亲怡贤亲王胤祥保住了家族的荣耀 。从这一点上来说 。弘晓也算是怡亲王一系传承不断的功臣 。

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为何后来被废掉了?

文章插图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月 。第二代怡亲王弘晓在低调谨慎了大半辈子后平静去世 。一共当了四十八年亲王 。时年五十七岁 。乾隆帝对于这个识相知趣的小堂弟还不错 。赐其谥号为“僖” 。称怡僖亲王 。命礼部和宗人府、内务府按制度操办其葬礼 。并额外加赠治丧金一万两 。让弘晓的次子永琅世袭了怡亲王爵位(弘晓长子永杭 。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去世 。没有子嗣 。) 。永琅是第三代怡亲王 。
在之后的四十七年内 。怡亲王经历了五代传承 。传到了始封亲王胤祥的五世孙手中 。其世系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弘晓次子、第三代怡亲王永琅袭爵 。嘉庆四年(1799年) 。永琅薨逝 。朝廷追谥为怡恭亲王 。
嘉庆四年(1799年) 。永琅之孙、第四代怡亲王奕勋袭爵(奕勋为永琅次子绵标之子 。嘉庆四年(1799年)绵标先于其父永琅去世)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奕勋薨逝 。朝廷追谥为怡恪亲王 。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奕勋长子、第五代怡亲王载坊袭爵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年仅五岁的载坊薨逝 。没有子嗣、朝廷没有赐谥号 。
自五岁的载坊去世后 。世袭罔替的怡亲王爵在长达五年的时间内一直空位 。直到道光五年(1825年) 。道光帝才下旨以怡恪亲王奕勋次子、第五代怡亲王载坊异母弟、时年十岁的载垣承袭怡亲王爵位 。延续这“世袭罔替”的王爵 。载垣也是第六代怡亲王 。
【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为何后来被废掉了?】
雍正亲自赐封的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为何后来被废掉了?

文章插图
承袭怡亲王之后 。载垣被道光帝、咸丰帝两代皇帝所倚重 。年纪轻轻就先后出任正蓝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汉军都统、镶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汉军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御前大臣、阅兵大臣、十五善射大臣、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 。而在皇室宗族之内 。载垣还担任过管理镶蓝旗觉罗学、正蓝旗总族长、宗人府右宗正、宗人府宗令、玉牒馆总裁等地位尊崇的职位 。太庙祭祀大典、皇族近支婚嫁这些重要的差事大都由其主持 。此外 。銮舆卫、虎枪营、御枪营、善扑营等皇帝亲卫军队也由载垣负责统管 。
在道光和咸丰两朝 。载垣是道光帝和咸丰帝最为亲近依仗之宗室重臣 。其所受到的恩宠是包括道光帝和咸丰帝亲兄弟在内的其他皇室宗族子弟都不能比拟的 。载垣的权势地位和被皇帝倚重的程度几乎可以同他的祖先、第一代怡亲王胤祥受到雍正帝的圣恩眷顾相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