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讨名篇中,有的不符合格律。请问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搜了半天 。没搜到”唐讨” 。估计应该是”唐诗” 。
另外您所说的唐诗名篇中 。有许多不合格律 。您这里的格律应该是指:近体诗的格律 。也就是说 。是绝句和律的格律 。这一点并不奇怪 。
在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 。诗歌流传已久 。律 。绝不过是其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因为律、绝的格律要求极其严格 。所以很多人写诗以追求符合格律为准绳 。其实大可不必 。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
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志意和情感 。合不合律、绝的格律到不是值得特别追求的 。
还是那句话 。诗 。从广义上讲都是有格律的 。包括现代诗 。也讲究韵律美的 。如果狭义地把格律锁定在律、绝的格律上 。是有碍于诗歌发展的 。
但是 。如果您写的诗不符合律、绝要求 。就不要冠以律、绝之名 。这不影响您对诗歌的热爱 。也不会有人疑议 。
如果 。不合律、绝要求 。您非要冠以律、绝之名 。不免遗笑了[祈祷]

在唐讨名篇中,有的不符合格律。请问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文章插图
其他观点:
格律诗特点是平仄交替 。联间粘连 。中联对仗 。平声用韵 。
格律诗生于唐代 。臻于唐代 。抑扬起伏的声调 。富于变化的节奏 。读起来语言铿锵 。听起来和谐悦耳 。从而形成—种声律美 。达到了助长思想感情的效果 。然而 。唐代诗人却并未完全受格律的束缚 。而是在艺术上不断追求推陈出新 。这正是唐诗的成就之— 。即所谓\"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 。虽然精熟《文选》是唐代诗人普遍的文学修养 。但他们的作品却很少是《文选》的翻版 。较之齐、梁 。唐诗写得更放、更尽 。华藻之风巳然只是—种点缀 。
律诗的格律虽然严整 。但在不断的实践中 。产生了诸多变格、别体 。这些变格、别体巳被视为格律的组成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拗救 。如五言的平平仄仄平句式变成仄平平仄平 。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五言的平平平仄仄变成平平仄平仄 。七言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
至于是否完全合律才是律诗 。古往今来多存异议 。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全诗首、颔之间 。颔、颈之间全部失粘 。但它每句却都符合平仄交替特点 。故后人多承认其是律诗 。并收入《唐诗别裁》 。杜甫的《登高》全诗对仗 。却成就了律诗之冠 。这就是唐诗注重创新的典例 。这样的例子很多 。不赘言 。
总之 。思想感情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唐人如此 。今人更应如此 。
其他观点:
唐朝兴起新诗 。是相当于自春秋兴起的乐府诗而言的 。这新诗就是“格律”诗 。
格律 。简言之就是字数 。行数 。节奏 。韵律必须符合既有的规则 。这就又极大的约束了诗人自由的表达与创作 。但也是诗变的整齐和韵 。
【在唐讨名篇中,有的不符合格律。请问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凡诗人 。必有其必不受约束的特质 。于是 。在合格律的表达过程中 。突破格律的约束就成为必然 。一、有新奇表达了就不会受格律约束 。二 。不可能因为受格律限制束缚了自己的表达 。所以 。不管是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还是不见经传的小诗人 。在诗歌表达中突破格律的约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