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扶苏上位,秦朝会二世灭亡吗?( 二 )


假如扶苏上位,秦朝会二世灭亡吗?

文章插图
(温文儒雅的扶苏公子)
这时已经是公元前212年了 。大秦帝国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 。嬴政也已经48岁了 。他费尽心力 。意图打造的帝制专制的社会管理体系 。仍然不得人心 。东方六国的精英阶层已经不可能用仁义道德来笼络了 。他们从内心里的文化优越感 。使得他们不可能认同秦帝国的务实政治 。天下人都痛斥秦始皇为“独夫民贼” 。始皇帝可以用威风来压服他们 。可是 。作为寄予厚望的扶苏也如此沽名钓誉 。不理解他 。让秦始皇感到不可托付大事 。儒家的一套 。始皇帝何尝没有尝试过?
东方六国的学者 。始皇帝好生伺候 。可是他们厚古薄今 。与皇朝非暴力不合作 。对皇帝缺乏敬畏之心 。正如汉宣帝对太子的教导“汉家自有制度 。霸王道杂之” 。汉朝时皇权已经取得了儒家的臣服 。董仲舒本来想用“天人感应”来限制约束皇权 。结果被汉武帝投进了监狱 。后来托人说项 。从监狱出来后 。就再也不提“天人感应”了 。秦朝时 。始皇帝的威风并没有压服这些东方学者 。而秦帝国有孔武有力的军人、精通秦法的官吏、熟悉稼穑的农民 。却单单缺少有影响力的学者 。这使得始皇帝的社会管理体系缺少文化上的优势 。如果任由这些学者议论朝政 。人心思乱 。秦帝国将无法顺利建成帝制专政 。
假如扶苏上位,秦朝会二世灭亡吗?

文章插图
(焚书事业须商量)
对于扶苏的书生之见 。始皇帝深感痛心 。他让扶苏去长城监军 。迁出咸阳 。已有贬谪的意味 。此后 。秦帝国的大型工程项目集中上马 。秦始皇意图用这种方式来昭示他的帝制专政制度的伟大和正确 。为了确保这些工程的顺利进行 。秦法得到普遍的贯彻和执行是前提和保障 。因此 。深合始皇帝心意的赵高成为了中车府令 。而赵高的学生 。秦始皇的少子胡亥也经常伴随始皇帝出巡 。
秦始皇晚年 。究竟有没有想过立太子的事?历代以来 。秦始皇是执行零分封最为彻底的皇帝 。他不立皇后 。不立太子 。不封公族 。他想把帝国变成职业官僚管理的 。可以由皇帝进行绩效考核的一个管理体系 。这样的政治设计 。确实过于超前 。但也因此埋下了隐患 。公族势力弱小 。外戚也不能提供外援 。缺乏势力根基 。新任的皇帝凭借什么能够控制局势呢?留给嬴政的时间实在太短 。他已经做了太多的开创性的工作 。不可能事无巨细都能一一想到 。在这里 。嬴政似乎是真的犯下了大错 。
由于嬴政身边没有任何可以显示皇帝属意的接班人的迹象 。根据皇帝晚年对秦法的信任以及少子胡亥的老师赵高充任中车府令 。这些迹象都表明皇帝想立少子继位 。秦始皇既然事事创新 。从不法古 。那么周王朝的嫡长子世袭制也肯定不会在秦始皇的考虑之内 。所以 。胡亥作为少子 。一样具有合乎“嬴政逻辑”的继承权 。
假如扶苏上位,秦朝会二世灭亡吗?

文章插图
(二世胡亥)
那么为什么《史记》里会有证据凿凿的沙丘之变呢?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巡游至沙丘 。突然病情加重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 。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 。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 。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 。灵柩到咸阳后安葬 。”
诏书已封好 。但却搁置在赵高处 。没有交给使者送出 。秋季 。七月 。丙寅 。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 。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 。唯恐各位皇子及天下发生什么变故 。于是就秘不发丧 。将棺材停放在能调节冷暖的凉车中 。由始皇生前最宠信的宦官在车的右边陪乘 。所到一地 。上呈餐饭、百官奏报事务与过去一样 。宦官即从车中接受并批复奏事 。只有胡亥、赵高及受宠幸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内情 。
可是问题是 。司马迁写史时 。已经过去了百多年 。当年参与密谋的赵高、李斯等人不可能把这等密谋堂而皇之的公布天下 。李斯在被赵高处死时 。也没有把这件事当做要挟 。只是感慨不能再牵狗逐兔了 。
陈胜、吴广起事时 。曾密谋说:“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 。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 。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可见 。陈胜的这个建议 。主要是站在争取人心 。瓦解秦军的抵抗意志 。因此在秦末之际 。扶苏“含冤被杀”这个桥段 。经由起义军的推波助澜 。逐渐成为社会公论 。司马迁写史时 。不可能不参考这种意见 。当时参与密谋之人都已死无对证 。“三人不能守密,两人谋事一人当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