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 三 )


不久 。武灵王又主动传位给年幼的太子赵何 。自己做起太上皇 。他是这样设想的 。自己掌控军权主外 。赵何操持政务主内 。内外分权 。一能分担自己的压力 。二能提早锻炼赵何管理一国的能力 。一箭双雕 。不得不说 。赵武灵王设想的很美好 。可 。现实是赵何确实太小了难堪大任啊 。
终极:一国立两王
一山不容二虎 。一国怎可有两君呢?武灵王看到勇猛善战且颇有自己风范的安国君 。向他年幼文弱的弟弟赵何下跪行礼时 。武灵王又看不下去了 。
于是乎 。他又想到了新办法 。也是这个新办法把他推之万劫不复的地步 。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沦落到掏鸟窝、捉老鼠最终还被饿死?

文章插图
公元前295年 。作为父亲的武灵王为缓和两个儿子僵硬的关系 。就下令携二子赵何到沙丘宫巡游 。
赵章与亲信商议 。决定借用赵武灵王的令符 。把赵何招到宫中议事 。除之 。不料这事被相国肥义察觉 。
于是肥义派人通知公子成和李兑勤王 。自己代赵何去赵章宫中 。
赵章发现赵何未来 。来的是肥义 。自知事情已经败露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就杀了肥义 。反了 。可赵章毕竟势单力薄 。他的党羽被随后赶到的援军杀死 。自己则仓皇逃往赵武灵王的宫中 。
公子成和李兑率兵包围了行宫 。迫使赵武灵王交出赵章 。可赵武灵王爱子心切 。不交 。他心想公子成毕竟是自己的儿子 。谅他们也不敢把自己怎样 。
谁料公子成和李兑二人一合计 。这赵武灵王事后必定会为赵章报仇 。索性继续包围行宫 。并放话“宫中人后出者夷” 。
最后行宫中只剩下赵武灵王一人 。身边不再有人伺候 。
最后 。赵武灵王被饿得爬树掏鸟窝 。三个月后 。孤身一人的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时年45岁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就此没落 。
回顾赵武灵王的一生 。可谓跌宕起伏 。他敢于去旧出新 。无愧于改革军事家的称号 。但是他太过高估自己的 。在子女的培育上方法失当 。人无完人 。不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且行且惜吧!
其他观点:
赵武灵王之死是自己一系列决策错误所致 。
首先 。他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让赵国变成了一个畸形成长的军事机器 。战争效率空前提高 。却付出了政治效率下降和结构性紊乱的巨大代价:为了减少旧势力的干扰 。他对公子成等公族让渡了大量政治和经济权力 。并牺牲了人事权 。赵国看似轰轰烈烈 。但新式军队也好 。政权机构也罢 。却仍然充斥着公族和贵族等旧人 。这在同期六国中是比较落后的 。不仅不如秦国 。甚至也不如三晋中其它两国和齐国 。如此畸形的人事结构 。导致一旦他个人控制力下降 。旧势力就能轻易反扑并掌控全局 。
其次 。他对这种脆弱的政治格局(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之缺陷浑如不觉 。反倒一次次轻率地“失去位置”:放弃王侯尊号自贬为君 。后来更索性放弃君位自称“主父” 。结果儿子惠文王一旦被说服转向 。就可以凭借如假包换的“真王”权柄 。让“主父”亲自训练的几十万雄兵变成无用之物 。让“主父宫”变成不设防 。实际上他已经足够走运了 。因为惠文王是幼子 。有一个成长过程 。攀龙附凤的旧势力也需要和他有一定时间的相互试探和磨合 。如果当初选定的赵王是年长的章 。而后者又有一些野心的话(从章后来意图夺位可知他的确有野心) 。也许主父逞能扮使者去秦国“侦查”那趟就回不来了(只需放出个“那使者是赵主父啊”的小道消息 。然后再发丧就好了) 。
第三 。一手建立了这么个摇摇晃晃的“危楼”后 。他居然又玩废长立幼 。废长立幼本就冒险任性 。既然做了就该再狠一下心 。照先秦惯例让老大公子章去外国自谋出路 。乃计不及此 。让老大让位后又生恻隐 。打算把代分给他 。以赵代两地从战国直到秦汉之交的独特关系 。一旦事成赵国势必一分为二且对掐不息 。而他苦心编练的精锐部队也势必会自相残杀消耗殆尽(赵后期精兵以代为多) 。事没办成却被两个儿子及其亲信知道 。结果双方都不满这个“糊涂爹”不说 。还不约而同加快了夺权步伐 。最终导致兄弟阋墙的提前白热化 。
第四 。事情已经闹到不可收拾 。赵主父却仍然糊里糊涂地不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已经称王并初尝生杀予夺滋味、周围又围拢了一群逐利者的小儿子 。居然让战败的大儿子入宫避难 。结果他的庇护不但未能保住大儿子的性命 。反倒促使已经势成骑虎的小儿子及其周围智囊横下一条心 。索性把事做绝 。仅仅把他饿死 。也算战国时尚有周代遗风 。若是到南北朝或更晚 。那就直接动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