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南辕北辙是汉语成语 。意思是心里想着往南去可车子却向北方行;后来人们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相矛盾 。也比喻理想与实践相扺触;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原文是:今者臣来 。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 。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 。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 。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 。而离楚愈远耳!
魏王一心一意要攻打赵国 。季梁劝谏他说:\"我曾经遇到一个正汗流浃背地赶着车行走的人 。他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 。我就有点疑惑 。提醒他:‘楚国在南方 。你为什么要驾车北行呢?'他说:'我的马是良马 。有力气 。'我说:'您的马是千里良马 。但却没有行走在通往楚国的道路上啊!'他又说:'我的路费也很充足 。'我说:‘路费虽然多 。但你这样走下去 。离楚国越来越远呢!'他又说:'我的车夫驾车的技术很好 。'………… 。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现在大王您 动辄就想称霸诸侯 。办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就想取信于民 。还依仗自己强大的国力去攻打赵国的邯郸 。根本目的是想扩展地盘抬高自己在诸侯中的声威;您的这种行为与南辕北辙有相似之处 。因为你并没有真正收揽天下人心 。攻打赵国是恃强期弱 。注定得不到道义上的支持 。所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 。做的无用功就越多 。距离统一天下的目标就越远 。‘犹至楚而北行也 。’”……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这所以流转千年还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就在于它以浅显易懂的比喻他告诉了我们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情方向比努力重要 。所谓“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朝自己目标相反的方向奋斗 。无论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和努力 。终是背道而驰做无用功 。浪费了精力、时间与成本 。到头来于事无补;而只有方向正确 。再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有利的条件 。并积极地行动起来 。才能取得如愿的成果!
典故越千年 。让我们从古老的民族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深刻哲理吧!它饱含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其他观点:
南辕北辙 。徒劳无功 。这是我小时候第一次听故事时的感想 。那时候只是把这个故事当成是一则小幽默 。当时不知道战国魏王 。也不认识季梁是什么人 。
南辕北辙 。同样成功 。这是读书以后对这个故事的感悟 。那时候知道地球是圆的 。觉得这人很有“范” 。一定要走不寻常的路 。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南辕北辙 。却是自己人生的缩影!
如今再次读起这则历史故事 。感觉这就是自己人生 。
南辕北辙的车主听着季梁的劝告 。完全避开了他的问题 。答非所问:
季梁劝:“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 。”
车主答:“我的车很好 。车夫很好 。盘缠很多 。”
是的 。车主完全没有理会季梁的意思 。他并非不认识路 。而是他不想回头 。车主最初要去楚国 。但是当他那优秀的车夫驾着精良的马车飞奔起来后 。他就忘了自己的初衷 。此时的他只想一路往北……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初上小学时 。背着小书包 。跨着小步伐 。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和新鲜 。漂亮的书 。漂亮的作业本 。漂亮的铅笔……那时候每一笔每一划都小心翼翼写在本子上 。后来读书不新鲜了 。漂亮的文具也成了负担 。每天想办法逃避 。
初入社会时 。帅气的西装 。油亮的皮鞋 。满脸朝气蓬勃!每一个项工作都要做得一丝不苟 。每遇到问题都会虚心请教 。后来工作不新鲜了 。整个人就像机器一般重复着每天的工作 。没有激情 。没有斗志 。
初见恋人时 。兴奋的心情 。甜蜜的感觉 。就好像她是自己生命中的一切 。每天只要和她在一起心情就会莫名地愉悦 。后来结婚了 。爱人不再新鲜了 。每天都在争吵声中度过 。这种破碎的感情却又因孩子而无法分开 。
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插图
“人生若只如初见” 。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有初衷 。这份初衷是最真诚 。最美好的 。但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这份初衷 。就像南辕北辙的车主那样 。完全沉醉在自己的坐驾和财富中 。带着自己的任性和麻木一路往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