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什么一定要签订马关条约,坚持打下去行不行?


谢谢邀请:
就当时的晚清政府来说 。要坚持打下去 。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因为我们国土面积大 。有战略大纵深的优势 。可以通过“游击战” 。不断地从上海上或是地面上 。狠狠的打击 。破坏 。日军漫长的补给线 。让日军不得派重兵保护这些补给线 。这样做既能严重的消耗日本的经济实力 。又能间接的削弱日本的战斗力 。
人口资源的优势 。也能成为晚清政权抵消日本国力优势一个的重要因素 。虽然我们当时的国民体质很弱 。但是绝大多百姓对大清国还是忠心耿耿的 。只要晚清政府能发动”人民战争” 。严重消耗和迟滞日本侵略是不成问题的 。如后来的义和团运动 。就狠狠的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 。再如 。阿富汗就是通过军民合作的方式 。狠狠的打击英国殖民侵略的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日本当时的国力 。是远远不能和日本侵华战争时相比较的 。可以百分之一万的肯定 。就是《马关条约》的赔款 。养肥了日本这只军国恶狼 。在这里 。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用自己的钱 。武装起来了日本军国这辆战争机器 。然后 。日本就开始加速发动起这辆战争机器 。通过一次次的武力恐吓与威慑 。一次次的屠杀和侵略 。来伤害这个曾经把它养肥的“人” 。
如果当时迁都西安 。跟日本论持久战 。晚清政政权很可能彻底的拖垮日本 。因为这其中还有阿富汗军民抵抗英国殖民入侵的“经验”可供学习 。后有日俄战争 。战败的俄国沙皇拒绝赔款 。甚至不惜“对日一战“的借鉴 。
在这期间也不排除列强对日本的“干涉” 。因为它们是不会允许日本在华一味强大 。而损害自己在华利益的 。如 。三国干涉 。强迫日本归还晚清政府辽东半岛的“闹剧” 。就是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
只要当时晚清的政府能下定决心坚决抵抗日本入侵 。或是哪怕做做样子 。做足声势 。摆出号召“全民抵抗”的姿态 。吊起西方列强的战略胃口 。列强出于自身在华的战略利益 。也会出面干涉日本的 。不会允许日本狮子大开口的战略讹诈晚清政府 。即使赔款 。也不用那么大的天文数字 。每个中国人一两 。这里不是讲列强有多么的“仁慈”和”善良“ 。因为推翻晚清政权 。对西方列强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为什么它们不这样做 。是因为一个真正强大的晚清政府是不符合西方列强利益的 。只有一个虚弱 。而又不分裂 。必须又能维持统一的晚清政府 。才能被列强更好的奴役与榨取 。才能使西方列强在华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与巩固 。
这一点 。当时的许多主战大臣都有考量的 。如 。当时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 。就曾对日本提出过清政府要进行抗战到底的战略“威慑” 。然而 。要实现这个政策 。是需要有晚清政府这个“道具”来配合的 。而恰恰不幸的是 。这个“道具”问题了 。
通过甲午海战 。暴露出了清政府这个庞大而“虚胖”的巨人 。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 。而恰恰是这些致命的矛盾和问题 。是晚清政府不能成为这个有用道具的主要“罪魁祸首” 。
一:腐朽没落的上层建筑 。光绪二十年 。前线的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 。慈禧太后在后方仍忙于自己的六旬庆典 。当有反对的声音出现时 。她却愤怒的表示“今日今吾不欢者 。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 。当时就有人悲愤的嘲讽:“叹黎民膏血全枯 。只为一人歌庆有” 。“痛赤县祁圻益蹙 。每逢万寿祝疆无 。甲年战争后 。列强在华掀起了瓜分狂潮 。中华民族陷入空前的危机 。受维新思潮影响 。年轻的光绪帝决意实行变法以挽救时局 。他甚至悲愤的表示:“太后若不给我事权“ 。我愿退让此位 。不甘做亡国之君 。慈善听后生气地说 。“他不愿坐此位 。我早不愿他坐之” 。因形式所迫 。不便阻止 。她对光绪采取“由他去办 。俟办不出模样再说”的策略 。当变法节节深入时 。他于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 。悍然发动政变 。将光绪帝囚于瀛台 。将一切新政全部废除 。进而以训政的名义重新执掌了最高的权力 。光绪二十六年后 。慈禧出于对列强反对其废除光绪帝的不满 。决定招抚义和团 。抗击西方列强 。趁机实现其废立的目标 。
二:抵抗力量的实力太弱 。不足以抗衡势力庞大的顽固保守派 。光绪的确是一位勤政 。忧国的好皇帝 。在“四万万人”齐落泪的悲状舆情中 。在国内废约再战舆论高涨的激励下 。想迁都一战的光绪帝亲自去颐和园和慈禧争取 。希望得到她的批准 。结果 。被慈禧一句轻轻的声音:”大可不必“否定 。在慈禧为首顽固派的威逼下 。光绪帝顿足流涕的在条约上签字 。批准了条约 。

推荐阅读